对在古代,按照画像上的通缉令,真的可以找到罪犯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古代的通缉令那么抽象,按照通缉令上的画像来寻找罪犯,真的可以抓到犯人吗?
(资料图片)
“通缉令”在我国古代,可以说是捉拿犯人的最要证据,根据画像上图画,可以更好地来识别罪犯的形貌特征。
在古代,如果有人犯了罪,且畏罪潜逃,那么官府就会先发布一个公文,公文上有着逃犯的年龄、籍贯,并且会把逃犯的相貌特征等一切容易捉拿逃犯的佐证描述出来,然后下发到下面的各个官府,好发动全国的百姓一起捉拿逃犯,让逃犯无所遁形。
在现代,虽然科技发达了,有着很多的监视系统,大多时候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就截取到罪犯的特征,然后会根据画面所截取到的信息,来下发张贴通缉令,通过带有罪犯照片、身材、衣着等信息照片的“通缉令”发布,会有效压缩罪犯的活动空间,一旦他们迫于生存压力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便会露出马脚,最终落入法网,受到法律制裁。
为了更大地调动百姓的积极性,还会根据百姓所提供的线索,或是百姓直接将逃犯捉拿归案,赏银几百到上千两白银不等。
对于古人来说,有了逃犯的行踪轨迹并且上报给官府拿到赏银,无异于是一笔飞来横财!
古代的通缉令“长”什么样?
和影视作品中的“通缉令”不一样,其实最早的“通缉令”是并不配备画像的。
据史书记载,最早的“通缉令”出现在公元前52年,这份通缉令是《甘露二年丞相御史书》,书中通缉的是一位婢女,并用文字描述了这个婢女的长相,身形等各个特征。
这份“通缉令”的记载比较详尽,事情的来龙去脉,还有案件进展到哪一步都有记载。这里为大家摘抄一段关于“外人”的特征描述:
为人:中状,黄色,小头,黑发,隋(椭)面,拘颐,常戚额,如颛状,身小长,托瘦少言。
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通缉令”,即便是这种丞相级别缉拿的要犯,在描述的方式上,也主要采取文字描述的方式。
最早的“通缉令”载体都是竹筒,在这样的载体上很难展现出逃犯的形貌特征。
“通缉令”的弊端
1、时间差
古代的发展没有现在那么的简单快捷,无法做到一天之内就去到另外一个遥远的城市,那么对于一个逃犯来说,从官府“通缉令”的初步制作和到下发的时间内,有着很大的时间差,因为一件罪案的发生,需要断案,然后再确认嫌疑人,再根据嫌疑人的羊毛特征画出“通缉令”的这段时间中,就可以通过时间差,远离自己犯罪的地方。
所以,古代的“通缉令”无法做到高速、简洁、快速的,从确认嫌疑人再到下发“通缉令”的这一过程。
2、信息误差
古代的百姓不会像现在社会这样,很少有着“文盲”的存在。对于古代的百姓来说,读书识字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所以对于“通缉令”上的画像,古人无法做到准确的识别“通缉令”上公布的信息。
想要了解,只能通过其他人的描述;虽然官府的人员会在张贴“通缉令”的时候,对百姓口述逃犯的身份信息和样貌特征,但是不可能对每一个百姓都做到口口相传,所以就会造成以讹传讹的情况发生,让人无法做到了解到真实的信息。
且“通缉令”画像的制作,需要画师来完成,但在古代,对于读书识字都是奢侈事情的年代,虽然第一手的画像可以保证对逃犯有着很高的准确性,但是在经过一层层下传之后,在各个县城经过临摹之后的“通缉令”却早已失去原先的大部分的面貌。
“通缉令”那么抽象,真的可以抓到逃犯吗?
“通缉令”能在古代流传,当然还是对着抓捕逃犯有着作用的,不然一定会有更有效的方法出现。
在古代,交通并不发达,对于百姓来说,流动性很差,但是优点却是对自己所在的地方的人和事物有着很深的理解。
古人虽然很多的人不识大字,但是对图像的理解还是有的。在看到逃犯的画像之后,如果这个逃犯出现在了自己所在的住所,对于这个新出现的面孔,相信很快就会有人联想到“通缉令”上的画像,然后经过对比之后,即使还有着一点的不确定,但是也会上报官府。
不怕百姓会不告知官府,因为在《续资治通鉴》中就有记载:“诏天下有能告杀人者,赏钱五万”。
且古代实行保甲制度,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犯罪了,这一户,这一甲(十户),这一保都会受到牵连,得到相应的处罚。这样一来,大家相互监督,举报犯罪之人。而“通缉令”的用处就在于将罪犯的大致相貌告诉老百姓,提醒他们千万不要私藏罪犯,否则自己和家人也会受到牵连,这样犯人就很难逃脱了。
综上,古代真实的“通缉令”弊端很多,有着时间差,信息差,且在早期没有画像,后期有画像以后也不是很像。但是“通缉令”的作用还是存在的,因为搭配上古代的相应制度和赏钱,“通缉令”具备了巨大作用,可能效率不是很高,但绝对会让“通缉令”上的罪犯举步维艰。
正因为如此,“通缉令”的形式才流传了几千年,直至今天依然没有消失,正是因为“通缉令”对于案犯的追捕,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具备强大的功效。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留言告诉我吧
标签: 读书识字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考古成果的浓缩呈现中国有“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找到具体的实证,靠的是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上下求索。
2022-09-30 15:37
“新国潮”原标题:“剪”出人生精彩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黄敬惟 正方形红纸沿对角线折两次,顺着边缘先剪出花瓣轮廓,再用一簇细密的放射状纹
2022-09-30 15:27
原标题:终南山下,被“艺术乡建”改变的村庄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张斌、张健这是一场长达5年的“艺术乡建”。2018年,西安美术学院教授武小川带领
2022-09-30 15:26
原标题:文旅部:2021年全国共有各类文化和旅游机构31 21万个中新网9月30日电据文化和旅游部微信公众号30日消息,十年来,文化和旅游机构保持
2022-09-30 15:39
原标题:国家版权局发布2022年度八批重点作品版权保护预警名单中新网9月30日电据国家版权局29日消息,2022年度第八批重点作品版权保护预警名单
2022-09-30 15:39
原标题:《航拍中国》第四季启播光明日报北京9月29日电(记者牛梦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航拍中国》第四季启播仪式29日在北京举行。中宣
2022-09-30 09:49
原标题:系列微纪录片《京味》播出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苗春 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出品、北京广播电视台制作的中英双语系列微纪录片《京
2022-09-30 09:42
原标题:探民族风格百年路绘中国动画新传奇说起中国经典动画,不论男女老少都会如数家珍:《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小蝌蚪找妈妈》《三个和
2022-09-30 08:49
原标题:返回人类的童年林颐阅读《中国精怪故事》(南京大学出版社),有一瞬间,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想起小时候,我在外公的小屋里四处游荡,
2022-09-30 07:25
原标题:《辞海》网络版2 0在沪发布新民晚报讯(记者徐翌晟)《辞海》网络版2 0昨天在上海社会科学馆发布,基于《辞海》内容的智能硬件产品“
2022-09-30 07:29
原标题:北京歌舞剧院项目正式开工(主题)期待“艺术之舟”扬帆(副题)北京晚报讯(记者韩轩)今天上午,北京歌舞剧院建设项目在朝阳区双井
2022-09-29 16:48
原标题:数字化微痕提取长城碑刻首次完成(引题) 54块长城碑揭秘长城营建幕后(主题)北京晚报讯(实习记者何蕊)国内首次采用微痕提取技术
2022-09-29 16:41
原标题:《小灯塔人物传记》出版人民日报海外版电 (华生)今年开学季,新东方童书推出了《小灯塔人物传记》系列“彩绘注音版”第一辑,为1-3
2022-09-29 16:48
原标题:故宫国博联手办展大场面小展品都堪称“重器”(引题) 400余件压箱宝展示文化魅力(主题)北京晚报讯(记者刘冕)昨天,“和合共生—
2022-09-29 16:46
原标题: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璐璐@导演小策——“用心讲好故事,都会火”“因为挣钱少,看不到希望,需要养家糊口。”最初
2022-09-29 15:30
原标题:用戏剧传递真善美(新语·让好声音成为最强音)王筱頔以戏剧为媒介,把具有审美品格的作品带给更多观众,用戏剧传递更多的真善美,滋
2022-09-29 15:36
原标题:“喜剧+科幻”造就《独行月球》天津日报记者张钢日前,由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和开心麻花影业主办的电影《独行月球》专家研讨会在京举办。
2022-09-29 15:38
原标题:感悟古人笔墨中的园林雅趣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刘洪超胡婧怡“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东晋陶渊明的著名诗句,成为后世许多文人对园
2022-09-29 15:37
原标题:路德维希夫妇捐赠作品走进清华(引题) 触摸中德友谊“永恒的温度”(主题)许茂楠一件作品不仅能产生艺术与社会效应,同时也能加深
2022-09-29 15:24
原标题:秦汉时期风靡一时的美食,竟是烤肉串?中新网北京9月28日电(记者上官云)在略显遥远的秦汉时期,古人们平时都吃什么?有没有风靡一时
2022-09-29 09:34
原标题:委角:以“柔”制刚的东方美学古代家具委角变迁时间轴a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宜村出土西汉五铢铜钱铜子范b 唐代“千秋万岁”倭角方镜c
2022-09-28 15:37
原标题:花卉展览文化游览科普教育(引题)全市公园国庆节期间将开展34项文化活动(主题)北京日报讯(记者朱松梅)国庆节将至。记者从北京市
2022-09-28 15:34
原标题:浙江宁波(引题)工业遗址变身文创新地标(副题)金秋时节,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孔浦街道的文创港核心区内,老厂房改建的梧桐咖啡
2022-09-28 15:41
原标题:国家文物局:湖北发现迄今欧亚内陆同时代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中新网9月28日电据国家文物局网站消息,9月28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
2022-09-28 15:26
原标题:唤回“全家人坐在一起看电影”美好记忆(引题)央视电影频道国庆片单出炉(主题)今晚报讯(记者丁晓晨)国庆假期即将到来,央视电影
2022-09-28 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