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换太子》是戏剧中较为经典的一个戏码,也多次被改编出现在影视作品中,放到现代没有人会相信人竟然能够生下狸猫,但是在封建迷信的古代,尤其是皇宫中,这是被视为邪祟作怪的凶兆,这样看似荒唐的情节引发了随后一系列的事情。
在戏中,是由青天大老爷包拯负责查清此事,按照剧中背景,也只有包拯这样一丝不苟,不畏皇权的清官能够插手皇宫秘辛。话说有一天他在外地巡行的时候,经过一个破窑洞,有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妇将他拦了下来,哭诉着她的悲惨遭遇。经过一番查探后,老妇的身份被确认,她就是当年后宫中的李娘娘,皇帝本来说要处死他,本着仁慈的心,还是将她关进冷宫里。
李妃原先只是后宫中的宫女,后来得了宋真宗的宠幸,怀上子嗣后,她以为终于熬到好日子了,可以母凭子贵,可是在尔虞我诈的后宫中,这并不容易,刘德妃多年无子,如今被别人捷足先登,心中嫉恨。
【资料图】
当李娘娘生子的那天,被她早已买通的产婆将孩子替换了,用一只被剥了皮的死猫充当胎儿,这让皇上一看,当时就受到了惊吓,以为李妃生下一个怪物,一怒之下就将她打入冷宫中,根本没有考虑李妃是否是被诬陷的。
可刘德妃害怕自己做的事有一天会被揭发,此时的她已经成为了皇后,所以想要将冷宫中的李娘娘灭口,如此就不会有知情人了。李娘娘也知道自己是被陷害的,知道皇后会杀自己灭口,幸运的是她在一位好心宫女的帮助下逃离了皇宫,她一弱女子无依无靠,只能生活在破窑洞中,勉强存活下来。
二十多年过去了,终于被她等到了包拯,等到了真相大白的那一天。在包拯的帮助下,她被带回京城,纵使涉及到皇室成员,当朝太后和皇帝,包拯也依然大公无私,洗刷了李娘娘的冤屈。此时她的儿子已经当上了皇帝,是为宋仁宗,母子相认,终于团聚了,她被封为李宸妃,该受惩罚的也被惩罚了。
这样的戏码是经过艺术创作的,并没有太大的真实性,正如民间传说一般,刘德妃深得皇帝宠爱,但一直无子,最终想到让自己的李姓侍女去代替她受宠,等到宫女怀孕后,她也谎称自己怀孕,十月怀胎后,侍女那天生子的时候,刘妃就用狸猫换走了刚生下的皇子,后来还当上了皇后,同时侍女也被她关进冷宫,再没有出来过。但真实的历史上其实并没有发生过这样的荒唐情节,不过相关人物还是在《宋史》中有记载的,刘德妃身边的李侍女得到皇帝的宠幸后怀孕,此时的刘德妃已经被封为皇后,刘皇后确实是抢了李侍女生下的儿子,将孩子交给杨淑妃抚养长大,还说这个孩子是自己生下的,孩子认错生母,被皇帝封为太子。
赵祯继承皇位后,刘皇后也就成为了刘太后,她还凭借皇帝母亲的身份,垂帘听政,掌管后宫,如此即使有人知道当年的实情,也不敢将此事告诉皇帝,哪怕真正的母子俩身处皇宫中,但始终无法相认。
天圣九年,李妃病重,刘太后将她封为宸妃,第二年后,她便病逝了,刘太后本想着让她以妃子的礼节下葬,但宰相吕夷考虑到宸妃是皇帝的生母,若是皇上日后得知实情的话,恐怕会怪罪刘太后,殃及刘氏一族,如此刘太后听了他的建议,厚葬宸妃。要说刘太后也只犯下过一个大错,让李宸妃和仁宗无法相认,但她在垂帘听政的十一年中,管理朝政也是可圈可点的,恩威并用,并未借着权力胡作非为,最终还以皇后之礼厚葬李宸妃,保全了刘家。
刘太后去世,皇帝终于知道了真相,他很是悔恨,跟生母同处皇宫,自己却不知道,直到李宸妃蒙冤而死,他将这一切怪罪在刘太后身上,既然太后已死,那么刘家就要承受罪过,仁宗让军队围住刘家。宰相吕夷知道此事后,他立马前去劝说皇帝,“刘太后虽然犯了错,但是她已经知道错了,有着悔改之心,她以皇后的礼节规格下葬了宸妃,另外太后还对您有着养育之恩,这实在是不能忘记的。”
听了这一番劝说后,皇帝消散了些怒火,他让人检查宸妃的陪葬物品,得知自己的生母穿着皇后的衣服下葬,而且也没有遭受虐待等,所以他便没有再发难于刘家。但他对生母的愧疚已经是不能再弥补了,所以仁宗追封生母为皇后,又重用李太后的弟弟李用和,又将福康公主嫁给了他的儿子李玮,如此以告慰生母的在天之灵。
至于狸猫换太子的事情为何会与包拯扯上关系,或许是因为他真的是处理过一件假冒皇子的公案,在《续资治通鉴》中记载过有一个名叫冷青的人多次声称自己是皇子,他被一个和尚带到了京城,到了京城,冷青仍然毫不收敛,后来被开封知府钱明逸抓了起来,又被转交给包拯审理,经过仔细调查后,包拯查到冷青的母亲王氏确实是在宫中当过差,出宫后嫁给了大夫冷绪,先生了一个女儿,后来才有了冷青,如此冷青根本不可能是皇子,最终被包拯下令处死。
民间之所以会流传“狸猫换太子”,大概是为了李太后抱不平,生下儿子,却到死都没有相认,有着一个当皇子的儿子,却从未享受太后荣耀,这实在让人惋惜。另外对于一个历史事件的真相,不能轻易下结论,还是需要从历史史料方面追求真相的。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2022年“中国旅游文化周”在泰国启动人民日报曼谷9月9日电 (记者孙广勇)由曼谷中国文化中心和中国驻曼谷旅游办事处联合举办的2022
2022-09-10 15:42
原标题:记者Vlog丨中秋佳节临近一起体验以香港传统“扎作技艺”做花灯提灯笼、赏花灯,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近日来,香港各地多处悬
2022-09-10 15:38
原标题:千里共婵娟!AI绘制了一幅“中秋花月夜”中秋节,这幅AI根据古诗词绘制的“中秋满月夜”国风画卷,邀您欣赏。月光所至,就是故乡。不
2022-09-10 15:49
原标题:十五的月亮十五圆今年中秋哪里可见皓月当空?“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10日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据天文专家介绍,今年中
2022-09-10 15:44
原标题:诗画里的月色(华夏博物之旅)朗朗夜空,皎皎明月。古往今来,我们与先人共沐在同样的月光中,皓月清辉照亮过无数文人墨客的心灵。仰
2022-09-10 15:44
原标题:经典民族歌剧《同心结》亮相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礼赞英雄中新网北京9月9日电(记者应妮)作为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的参演剧目,经典民族
2022-09-10 09:38
原标题:汉字里的“中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要到了,我们来说一说汉字里的“中秋”。“秋”的古字形像蟋蟀。蟋
2022-09-10 09:44
原标题:北京图书节破圈融入服贸会(主题)保留最被读者认可的特色板块设置“航天科技”“元宇宙”等专台专架(副题)文 北京青年报记者张恩杰
2022-09-10 09:39
原标题:陈酒调出新口味(主题)——国产动画电影对神话传说的创造性改编(副题)备受瞩目的国产动画电影《新神榜:杨戬》在暑期档公映,作为
2022-09-10 05:32
原标题:张艾嘉李少红陈冲执导周迅郑秀文领衔主演(引题)《世间有她》今登大银幕(主题)今晚报讯(记者丁晓晨)现实题材影片《世间有她》今
2022-09-09 16:31
原标题:在世界遗产鼓浪屿,与当代艺术“切磋”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蒋肖斌 鼓浪屿四周海茫茫,要去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KCCA),需要坐船才
2022-09-09 15:42
原标题:纪录片《众神之地》(引题)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主题)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苗春 仅有4集、每集50余分钟片长的纪录片《众神之地》,自
2022-09-09 15:35
原标题:作家吕铮、马伯庸等获“第四届茅盾新人奖”(主题)蔡骏、卓牧闲等十人获得本届茅盾新人奖·网络文学新人奖(副题)北京青年报记者张
2022-09-09 15:37
原标题:古代精美短文的“三个诀窍”古代流传下来的百十来字“豆腐块儿”散文,犹如晶莹剔透的宝石,历经无数次遴选,穿越千百年,仍“屹立”
2022-09-09 15:30
原标题:博物馆里过中秋北京地区博物馆推出46项文化活动今年传统节日“中秋节”期间,北京地区博物馆将推出46项文化活动,其中13项展览,33项
2022-09-09 15:48
原标题: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举办征文大赛中工网讯(通讯员梅喻林涛)近日,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开展“我眼中的职工互助保障”主题征文大赛活动
2022-09-09 08:33
原标题:电影频道传媒关注荣誉揭晓人民日报海外版电(记者苗春)9月3日晚,2022电影频道传媒荣誉之夜在北京通州运河文化广场举行。活动由电影
2022-09-09 08:39
原标题:国家图书馆举办“经典,予生活以诗意——‘文津经典诵读’十周年主题展”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雷宇翔9月7日,由国家图书馆联合全国228
2022-09-09 07:34
原标题:“上海出品”迎接党的二十大重点影片《万里归途》首支预告片发布,揭秘中国式撤侨幕后(引题) 手无寸铁的他们,带125位同胞踏上回家
2022-09-09 05:35
原标题:《万里归途》预告片曝光李雪健加盟文 北京青年报记者肖扬7日,由饶晓志执导,郭帆、王红卫监制,张译、王俊凯、殷桃领衔主演的撤侨题
2022-09-08 15:34
原标题:京派内画代表性传承人高东升(引题) “反手”描摹壶里乾坤(主题)北京日报记者陈雪柠要在不足巴掌大的内壁画下江山美景、描摹人物
2022-09-08 15:38
原标题:原创音乐剧《四两青春》全国巡演启动中新网上海9月7日电(王笈)由上海音乐厅管理有限公司制作出品的原创音乐剧《四两青春》7日在凯迪拉
2022-09-08 15:28
原标题:石家庄:月饼制作迎中秋9月7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黄庄村一家月饼生产企业,工人在制作月饼。中秋节临近,河北省石家庄市各月饼
2022-09-08 15:35
原标题:“我要演到不能演了为止”(主题)84岁吴彦姝演85岁母亲获奖电影《妈妈!》周六公映(副题)北京晚报记者王金跃84岁的吴彦姝凭借出演
2022-09-08 15:42
原标题: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迁移工程开启海上施工(引题) 古船整体出水将住进“新家”(主题)光明日报记者 颜维琦9月6日,长江口二号
2022-09-08 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