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古代“株连九族”的时候,为何没人敢逃跑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些官员犯错后被判了死刑还不算,还要被“株连九族”,可谓真正意义上的一人犯法全家受罚,那为什么株连九族的时候,没有人敢逃跑呢?
【资料图】
其实早在春秋时代,株连九族这种刑罚便已经出现了,商君更是这种制度的推崇者、实施者,秦王统一六国后,无辜被牵连者众多。
到了文景之治时,稍微有点放宽,除非是犯了谋反篡位等大罪,一般不会被株连族人。到了唐朝,就更加宽松了,基本只会用在父子关系上,其他的亲人可以免除刑罚。结果到了明清时期,统治者开启了历史倒车,反而把适用范围给扩大了,如朱元璋就规定,犯了重罪的人,本人要被凌迟处死,族人也要被处死,连邻居都不能幸免。
那么九族是哪九族?
现在来看,认可度比较高的说法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指的是自己一家、已经出嫁的姑姑及其儿子一家、已经出嫁的姐妹及其儿子一家、已经出嫁的女儿及其儿子一家。母族指的是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一家、已经出嫁的姨娘及其儿子一家。妻族指的是岳父一家和岳母的娘家。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波及范围是非常大的,会出现舅舅犯了错外甥要被砍头、外公犯了错外孙要被砍头之类的情况。被株连者,少则数百人,多则上千人。
在古代,9是一个很特殊的数字,如最高统治者会被称为九五之尊,在封建社会背景下,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威严形象,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诛九族这种重刑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镇压老百姓和大臣,让他们感到害怕,同时斩草除根,不留后患。
中国古代的家族、宗族观念深深地根植于百姓的脑海中,个人是和整个家庭合为一体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也给这种刑罚提供了社会文化基础。
既然如此大的惩罚,那些族人为什么都不逃跑呢?
首先,正如上文所说,诛九族波及范围十分大,古时候又没有手机和电脑,交通不方便,传递消息没有那么迅速,有的人还没有来得及逃跑,刽子手就已经到了家门口了。
其次,一般谋反篡位的人,才会被诛九族,平头老百姓连皇帝都见不到,哪来的胆子和机会谋反呢?所以除了方孝孺以外,被判此刑的基本上都是朝廷官员,他们和自己的家属居住在都城中,想要逃出去还得过守城官兵那一关,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就算是侥幸出了城,路上还有各种各样的关卡,逃跑哪有那么容易?《三国演义》中,关羽过五关斩六将都废了不少功夫,更何况是普通人呢?
有的人可能会说,那从都城里跑出去以后,不去别的城市,去深山里隐居不就行了吗?这就有点想当然了,古代对大自然的开发程度是很有限的,山里猛兽很多,指不定哪天就成了老虎的腹中餐了。
第三,古代的户籍制度,可比现在严格多了,跑出去没有户籍,会被当成流民被抓起来,这还算好的,如果是乱世,还有可能直接被当成两脚羊下锅煮了。想要穿越的同学可得注意了,没有户口不能随便乱跑。
不过历史上真正被诛了九族的人其实并不多,诛三族更为常见一些,因为中国古代是人情社会,大家族之间都会相互联姻,如果皇帝不分青红皂白随便滥用此刑的话,可能会动摇自己的统治根基,流水的皇帝,铁打的士族,某些朝代,大家族的力量可是不容小觑的。
真正被诛了九族的人中,最著名的应该是方孝孺了,还要更加夸张一点,他被诛杀了十族。靖难之役后,朱棣夺走了朱允炆的皇位,成为了最高统治者,但还是有很多人不服气。
方孝孺是当时有名的儒生,如果他可以支持朱棣的话,那读书人都会支持新皇帝了。于是朱棣找到了他,希望他给自己写一份登基诏书,但方孝孺是一个很有骨气的人,坚决不事二主,不愿意背叛朱允炆。这让朱棣十分生气,骂道:“难道你不怕被株连九族?”方孝孺回怼道:“十族又如何?”
这让朱棣十分生气,随即下令,诛杀方孝孺十族,多出来的那一族,是方孝孺的学生,作为一个大儒,方孝孺的学生数量非常多,此次一共有至少873人被牵连,可以算得上明朝历史上最惨的惨案了。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金派梅花大鼓非遗展演举行天津日报讯(记者刘莉莉)昨日,“金声玉振”金派梅花大鼓非遗展演在中华曲苑上演。金派梅花大鼓是市级非遗
2022-08-24 16:41
原标题:中央芭蕾舞团来津上演“戏剧芭蕾旷世杰作”(引题)《奥涅金》十月登天津大剧院(主题)今晚报讯(记者高丽)记者从天津大剧院获悉,
2022-08-24 16:46
原标题:博物馆文创产品频频“出圈”的背后新华社北京8月23日电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舒静、施雨岑、韩佳诺“誓要拿下‘绿马’”“等了20多天
2022-08-24 15:41
“解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原标题:安徽合肥三十头镇中心小学教师杨波带领学生组建音乐社团(引题)田埂上长出合唱团(主题)人民日报记者游
2022-08-24 15:43
原标题:探索中国上古时期的年表(主题)——《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发布(副题)光明日报记者韩寒“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终于能向整个项目组
2022-08-24 15:47
原标题:贾平凹之女贾浅浅拟入中国作协引争议,作协回应8月17日下午,中国作家协会公示2022年会员发展名单,拟发展会员994人。其中,著名作家
2022-08-24 15:48
原标题:人间好时节丨处暑点击观看视频处暑,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元代吴澄所编《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
2022-08-24 05:33
原标题:二十四节气那些事儿处暑央视网消息:“处暑,七月中。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该节气后,我国大部分地
2022-08-24 05:36
原标题:处暑:最好新秋时“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23日我国将迎来处暑节气,这标志着炎热暑天即将结束。此时节,凉意渐起,秋水潋滟,秋
2022-08-24 05:36
原标题:暑期社会实践课堂搬进一线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黄洪涛通讯员肖汉仲冉7月至8月暑假期间,南京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组织学生深入企业一线
2022-08-23 15:49
原标题:天津儿艺经典木偶剧回归(引题)《没头脑和不高兴》下月省亲(主题)天津日报讯(记者高爽)由天津市儿童艺术剧团独立出品制作的儿童
2022-08-23 15:24
原标题:《欢乐颂3》中饰演不讨喜角色(引题)张慧雯:演员要敢于接受挑战(主题)今晚报记者刘桂芳正在东卫视播出的电视剧《欢乐颂3》(上图
2022-08-23 15:31
原标题:今日处暑(引题)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主题)陕西日报记者张家祯伴随着清爽的秋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到来了。8月
2022-08-23 15:35
原标题:故宫上新发布“国宝南迁传奇”中国旅游报讯(见习记者魏彪)8月22日,故宫博物院举行《故宫回声:国宝南迁的传奇》新书发布会。文化和
2022-08-23 15:41
原标题:老手艺新商机8月18日,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二六七二街道东高河村,游客在体验织布。8月18日,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二六七二街道东高河村
2022-08-23 09:26
原标题:串联南中轴精品馆藏资源北京大兴魏善庄开展2022年“花马”线上活动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赖志凯8月22日,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开展2022年
2022-08-23 09:29
原标题:“安大简”最新整理成果发布(主题)对研究《论语》成书、流传、文本的发展变化等有重要意义(副题)人民日报记者田先进 近日,《安
2022-08-23 09:39
原标题:北京科技周航天元素多202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活动正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开展。一批航空航天展品让到场的观众大开眼界,连连
2022-08-23 09:25
一批惠民文物艺术品起拍北京日报讯(记者李祺瑶)“2022金秋文物艺术品拍卖月”近日启动,一批惠民文物艺术品起拍,拍卖企业、文物艺术品专家
2022-08-23 09:40
全球连线|原标题:英国导演柯文思:把中国人的故事讲给世界听随着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的揭晓,电影节国际评委会成员、曾获得十六座
2022-08-23 08:24
原标题:上博领略夏商周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邹雅婷观众在上海博物馆参观“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展出的刻辞卜甲。王初摄(人民图
2022-08-23 08:36
解码二十四节气丨原标题:处暑:渐有新凉递好秋袁瑾8月18日,重庆市南川区冷水关镇秋收助农突击队员将稻谷从田间背到农户院坝晾晒。瞿明斌摄(
2022-08-23 08:27
原标题:故宫开讲“中轴线”故事(主题)10堂公开课讲到11月(副题)北京晚报讯(记者刘冕)8月21日至11月6日,“中轴线上读懂故宫”——故宫
2022-08-23 05:42
原标题:《元音遗响》作者张达新考《元音遗响》被收入《四库全书》卷一百八十八,并获得四库馆臣很高评价。又因关涉遗民、隐逸文学研究及地域
2022-08-23 05:34
原标题:北影节特别放映电影《茶馆》修复版北京晚报讯(记者李俐)作为北京人艺的金字招牌,话剧《茶馆》1982年由谢添导演搬上银幕。为纪念该
2022-08-23 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