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古代秀才为什么和穷联系到一起 考秀才很容易吗-当前快看

时间:2023-04-04 11:54:54    来源:趣历史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对古代秀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许多的文化影视作品中,其中的秀才都是一副清贫的模样,许多秀才更是被赋予一种顽固不化,只会读死书的形象,所以大家都会将“穷”与秀才联系在一起。秀才这类称谓的诞生要感谢隋朝的统治者,科举制的诞生也成为了秀才的来源之处。

因为科举制,许多出生贫寒却心怀大志的穷困书生进入仕途,得到了统治者的赏识,那真正历史上的秀才到底是什么样的形象呢?是否真的像作品中所描述的一样?成为秀才之后的收入是多少?

秀才其实是对一群特定读书人的称谓,在明清时期,秀才是地方士绅阶层的主要代表,要成为秀才其实十分困难,不但要经过长年累月的刻苦学习,还要通过三次选拔,分别为县试、府试以及院试。

对于出生普通的农户人家来说,县试就是一道十分高的门槛,许多人苦学多年,甚至连县试都没有通过,也就意味着失去了继续参加后面两门考试的资格。由于当时许多基层人民连读书上学都是一种奢望,所以单是县试这一门考试,就将许多的考生排除在门外。

通过县试的考生,就开始要准备下一门考试府试,前往更高一级的政府所在地参加考试,考试的题目难度也意味着有一定的提升,在府试进行的时候,当地的知府官员会亲自监督考试过程,整个过程都极为严格,而且府试一年仅有一次机会,发挥失常,就只能等一年之后再次参加府试。通过府试的考生,相比县试,又有很大程度上的减少。

如果顺利通过前面的县试和府试,接下来就要面对的是院试,相比于前面的两门考试,院试的难度极大,通常最高的政权统治者也会过问院试的整个过程,院试的学政主持都是当今朝代著名的大学士,命题人也是皇帝亲自任命的,可见院试在古代的重视程度。最后能够通过院试的考生,就成为了秀才。

能够接连通过三场考试,顺利成为秀才的人,都不是泛泛之辈,在某一方面有着超乎常人的能力。在清朝统治的两百多年时间里,通过县试的考生总数也只有不到三百万人,而通过院试成为秀才的考生,只有区区四十多万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够成为秀才的人,在学问的造诣上,就超越了当时社会上的绝大多少人,这些秀才也就成为了各地士绅中的名人,在官场之上也都是他们发挥才能的地方。

考中秀才之后,虽然政府不会奖励很多的财产,但给予了他们许多的特权。秀才属于国家的重要人才,在县一级的政府犯法之后,当地的知县都没有权力对其进行处罚定罪,需要向上一级政府请示后才能做出后续行动。而且成为秀才之后,也享受着大量土地税赋的豁免权,相比于普通的百姓而言,这些特权都是无法想象的。当然,许多乡绅为了自己的利益,都会在自己府上聘请一位秀才当作师爷,或是让其在府上对子女进行教学。

所以,在古代,只要秀才不是十分懒惰,在经济方面都不会遇到很大的问题,虽然不可能凭借秀才这一称谓大富大贵,但同普通百姓相比,在物质生活上也有很大的富余。

标签: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