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代秀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古代的学子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一朝考取功名,这不仅仅是光宗耀祖的事情,也是个人实现理想,报效国家的机会,所以自古以来多少读书人为了进入仕途拼尽全力,不过这选拔国家需要的人才终究是数量有限,很多人能力不足或者是学识不够的人只能名落孙山,唯有未来继续考。
(资料图)
在考取功名之前最基本的得成为秀才,这可是继续向上考的门槛,可能在很多人眼中秀才并不是什么重要名称,谁都能考取,实际上并非如此,古代的秀才社会地位可不低,而且还是一种高学历的代表,那放到现在来看,秀才是现在什么样的学历水平呢?
01进入仕途的基础——成为秀才
自从隋朝隋文帝确立了科举制度,生活在底层的人们也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日后可以入朝为官,这对于普罗大众来说绝对是改变自己乃至家族命运的机会,不过在这之前最起码得成为秀才,这是其中可以说有着不同的阶段,就比如我们所知道的乡试、会试、殿试等等,只有通过了这些考试才能不得晋升,最后取得争夺状元的名额。
或许在很多人认知中秀才并不是多么难考的头衔,实际上却是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在宋朝必须经过各地府试,才能称为秀才,而到了明、清时,秀才要通过院试才可以,看似难度是降低了,但是同样也是不好考。
倒不是说秀才必须要学习多么高深的学问,也不是考试有太大的难度,主要是因为古代教育普及程度有限,能够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屈指可数,对于底层的百姓来说,他们本身就是生活困苦,每年还有给官府上交粮食作为赋税,最后剩下的收成所剩无几,在一些灾害年代或是混乱的朝代,很多百姓连解决基本温饱都是问题,更别提供子女读书。
所以大多数文人更多的是出身名门世家,或者是一些地方有钱人家,毕竟只有这样的人家才能负担得起孩子的教育费用,正因如此,受教育者有限,秀才的数量自然也就不多,这种情况随着朝代的发展,人口增多以及考试难度降低,外加百姓生活水平提升而出现改变。
同时,统治者注重划分阶层,即“士农工商”四等,人们也渐渐意识到教育子女的重要性,这才有了秀才数量的增多。
02秀才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
而在现如今很多影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的秀才仿佛变得很不值钱,就好像很普遍的存在一样,其实我们只是被这种剧情迷惑、欺骗了,别看秀才的数量在后世王朝越来越多,可也不是谁都能考上的,也不是遍地都是。
更何况纵观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我们可以了解到秀才的地位即便是是不断降低的,也不是那么好考的,就比如最初在隋朝时期,秀才可谓是“天子门生”,其考取难度和社会地位绝对的很高的,那时候的秀才在全国也没有几个,那真的是堪比院士或是教授级别的人物。
等到唐朝之后,难度降低,科举制度不断改革,秀才的地位逐渐下降,只要是读书人,就算是资质平庸,自身努努力,经过十年寒窗苦读,想要考个秀才倒也不是难事。
当然,也有一定的考核标准,肯定会有很多人落选,而从中可以得知秀才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怎么说都是通过官方选拔出来,再加上很多门学问的考核,同时很多学子都是经过了十年八年的教育和学习。
这样类比的话,秀才更像是现在的大学生,而且还是学历比较高的本科生,最起码也是一本类的重点大学,除此之外,秀才是继续参加乡试的门槛,往往一个地区也就出那么几个秀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秀才还是各地区的高材生,实际的学识水平可能要直奔一等一的院校,当然不同时期、不同朝代,秀才的含金量也有所差距,但是整体来看不会太大。
03社会地位高的难以置信
其实对于很多读书人来说,能够成为秀才就已经算是人生圆满了,要想继续往上考除非有足够的努力,或者是天资聪颖,要么就是家庭背景好,可以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对于普通人家的孩子来说,难度很大。
要知道秀才相当于现在的重点本科生,那秀才之上的举人、贡士、鼎甲,可就是对应现在的研究生、硕士以及博士等级别,虽然不太准确,但是难度摆在那里,鲜有人能问鼎这学术界的金字塔顶端。
再就是成为秀才其实已经具备一定的社会地位,最起码能混个好名声,而且还拥有很多的特权,首先,成为秀才之后,就算是不想继续努力,完全可以在当地当个教书先生,维持基本的温饱,混口饭吃不成问题,有条件的还可以自己开个私塾,最后成为远近闻名的老师,深受一方百姓的敬重。
其次就是官府也会给这些有头衔的读书人一定的优待,毕竟怎么说都算是进入了仕途的门槛,同时也是有功名在身,自然也就有各种特权,例如免除徭役赋税,不必服兵役、劳役,这样而且连带自己的父亲也可以免除,这可不仅仅是少吃很多的苦,还解放了劳动力。
再就是如果秀才犯了错,等到见官时不用下跪、大家都是读书人,理应在地位上平起平坐,除非是面对大官才要下跪,而且即便是秀才犯了错误,只要不是大罪就不可随意对其用刑。
这也是出于对知识分子的保护,避免国家培养出来的人才被迫害或者是遭受不公的待遇,而且在人才匮乏的时候,秀才甚至可以在当地谋个一官半职,具有优先选择权,所以说,那怕是落魄的秀才,有些特权和社会地位还是有的。
04结语
老话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从古至今,知识都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不要小瞧读书人,他们之中很有可能就是潜力股,未来将会改变自己的国家。
当然,对我们来说,读书依旧是很重要的事情,除了改变自我的人生,也是一种自我的修行,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不要停止学习,也不要轻视知识,没准就会成为未来前行路上的指路灯。
标签:
上一篇:刘邦真的多次将儿女推下车吗?他为什么这么做?_全球即时看
下一篇:最后一页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成龙拍《龙马精神》致敬龙虎武师北京日报讯(记者袁云儿)电影《龙马精神》日前在京举行首映礼,该片由杨子执导,成龙、刘浩存、郭麒
2023-04-04 10:47
原标题:南中轴旁海派弄堂泰安里焕新迎客(主题)西城又有9处文物找到专属“管家”(副题)北京日报记者张骜在遍地胡同的北京西城,有一条海派
2023-04-04 09:52
原标题:本市推出39项清明文化活动(主题)邀市民到博物馆感受传统缅怀先辈(副题)北京日报讯(记者李祺瑶)射柳、绘纸鸢,体验清明习俗;以
2023-04-04 09:46
原标题:科技赋能让博物馆数字可感、更接地气中国文化报记者连晓芳科技创新是文物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
2023-04-04 09:38
原标题:河北馆陶发现118页清朝时期家谱最早距今203年记者赵鸿宇记者获悉,河北省馆陶县文保人员近日在该县柴堡镇东刘庄村发现了118页《闫氏家
2023-04-04 08:32
原标题:西藏文物考古取得系列重要新发现和新成果新华社拉萨4月3日电(记者春拉、刘洲鹏)记者从3日举行的西藏文物考古成果公众分享报告会上获
2023-04-04 08:47
原标题:故宫专家如何鉴宝?高科技助力“火眼金睛”破解古董局中局!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张鹏杨萌孟紫薇作者孙昊这是故宫文物专家们的日常工作
2023-04-04 08:47
原标题:配音界顶流“塌房”引关注专家建议(引题)将道德失范与法律惩戒挂钩规范配娱行业(主题)法治日报记者赵丽法治日报实习生胡淼采访动
2023-04-04 08:41
原标题:停车棚墙面绘出敦煌飞天(主题)“星梦停车棚”开出岩彩绘画新展(副题)新民晚报记者赵玥“太美了!”“我们的停车棚又开新展览了!
2023-04-04 05:44
原标题:一座没有纸质书的图书馆(主题)走进临港科技智慧图书馆(副题)新民晚报记者徐翌晟虽然没有图书馆特有的书香,但连通世界的网络与技
2023-04-03 16:41
原标题:“南张北齐——张大千齐白石书画艺术特展”在京举办近日,由荣宝斋和龙美术馆联合举办的“南张北齐——张大千齐白石书画艺术特展”移
2023-04-03 14:32
原标题:故宫走出宫门去考古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蒋肖斌故宫博物院在2020年举办“绝域苍茫万里行——丝绸之路(乌兹别克斯坦段)考古成果展”,
2023-04-03 14:48
原标题:《泰坦尼克号》三度上映天津日报讯(记者张钢)20世纪影业日前宣布,经典电影《泰坦尼克号》今日在全国第三次上映,纪念该片上映25周
2023-04-03 13:44
原标题:京剧《伍子胥》亮相中华戏曲精品邀请展(图)天津日报讯(记者刘莉莉摄影姚文生)昨晚,市青年京剧团在中华剧院演出经典剧目《伍子胥
2023-04-03 11:53
原标题:70件明清花鸟画藏品赴美展出人民日报海外版天津电(记者龚相娟)记者从天津市文旅局获悉,近日,“河上花:中国花鸟画之道”展览亮相
2023-04-03 11:33
原标题:“音乐下午茶”送来诗情画意(图)翟志鹏摄影姚文生天津日报讯(记者翟志鹏摄影姚文生)作为天津交响乐团“周日音乐下午茶”系列音乐
2023-04-03 11:41
原标题:4月大银幕,二次元带来“回忆杀”羊城晚报记者李丽最近大家都被“潮”到了吗?快到影院,接受一波二次元的“阳光”吧。本月,来自多国
2023-04-03 10:47
原标题:《美术里的中国》第三季邀您共赏“实验水墨”描绘的梦想之途笔墨变革创新,绘写时代图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
2023-04-03 10:41
原标题:李白故里文化旅游节举办人民日报绵阳4月2日电(记者王明峰)近日,2023年绵阳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暨李白故里文化旅游节在四川省绵阳
2023-04-03 10:40
原标题:探索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江西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引题)古窑添薪文旅“上新”(文化市场新观察)(主题)人民日报记者朱磊核
2023-04-03 10:53
原标题:“内蒙古印象”摄影展举办人民日报北京4月2日电(记者张枨)1日,“内蒙古印象”摄影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本次摄影展由中国美术馆、内
2023-04-03 10:36
原标题:加演《红旗颂》感动观众,公开排练回馈学子,对北京艺术中心充满期待(引题)“铁人”捷杰耶夫马不停蹄北京行(主题)北京日报记者高
2023-04-03 09:37
原标题:中芭上演浪漫主义芭蕾巅峰之作最轻盈的“吉赛尔”在中国北京日报记者李洋鲜少有一部西方芭蕾舞剧,能充分彰显中国演员的优势与特殊风
2023-04-03 09:53
原标题:中国国家博物馆:(引题)让文物“动”起来、“变”起来、“活”起来(主题)中国文化报记者刘源隆进入数字信息时代,文博资源与数字
2023-04-03 09:44
原标题:汤家班来京奏响地道江南丝竹北京日报讯(记者高倩)在国人关于“江南”的文化想象里,丝竹管弦是不可或缺的音乐底色。4月1日,上海汤
2023-04-03 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