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古代史上为何很多子女卖身葬父,就不能挖坑自己埋了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看电视剧时,我们常常能看到女子卖身葬父的桥段,这就让很多人疑惑了,就算没有钱买棺材,难道就不能挖坑自己埋了吗?为什么要用卖身这种方式来葬父呢?
(相关资料图)
其实,这在古代是有讲究的,卖身葬父只是无奈之举。
穷人难生存
在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卖身葬父的人,还要属《二十四孝》里的董永了。
看过故事的人都知道,董永家境十分贫寒,又是漂泊之身,最终只能以卖身葬父。而他的事迹传到了天上,天上的七仙女,被董永的孝心所感动,特地下凡嫁他为妻,帮助他成为自由之身。
所以,由此可以看出,卖身葬父的不是只有女子,而是只有穷人。
卖身葬父,最直观的原因就是因为穷,没有钱购买土地和棺材来埋葬亲人。在古代,土地都是私有制的,穷人很难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
如果你敢随意找一方土地来安葬父亲,那土地的主人肯定不会答应,人家是可以直接报官抓你的。
而大多数选择卖身葬父的人,都是逃难而来的穷人,在当地举目无亲,无依无靠。这些穷人或是因为天灾,或是因为人祸,离开了户籍所在地。
如果他们能在新的地方安家落户,那固然是好,但如果在逃亡的路途中,不幸离开了人世,那他们留下来的子女就会因为没有身份证明,只能成为“黑户”。
封建王朝时期,朝廷的资金来源,主要就是依靠着向百姓征收人口税,像黑户这样的隐蔽人口一多,朝廷能得到的税收就会大大减少。
所以,从古代开始,户籍制度很严格,一旦成为黑户,你就不能再参加考试,参加社会劳动,甚至吃饭睡觉都会受到限制。
这就意味着切断了黑户所有的经济来源,而葬父不仅仅需要买棺材,还需要购买一块土地,如此大的花销,就只能让黑户们,以卖身的方式来安葬父亲了。
女子处境难
对于选择卖身葬父的女子来说,一方面是为了让亲人,在死后能够入土为安,另一个方面就是为了给自己找一处安身立命之所。
在古代,女子的地位是十分低下,在家从父,出家从夫,夫死从子,一辈子都无法摆脱三纲五常的束缚。
男子如果没有了父母家人,还可以参军入伍,摆摊贩卖,再不济还能去给别人打零工,无论怎么样,都能找到维持生计的办法。
可要是未出嫁的女子,没了父母家人,就意味着变成了一件供人肆意践踏的物品,留给她们的就只有死亡和流落红尘两条路了。
所以,当家中父母亲人因故去世时,女子为了保住清白和性命,只能选择卖身来安葬亲人了。
虽然卖身葬父,可能只能获得一点钱财,但在古代,能买得起丫鬟的一定是富贵人家。
俗话说得好,富人家的狗都比穷人家的孩子金贵,能去有钱人家里当丫鬟,无疑是这些女子最好的出路了。
尽管当丫鬟会没有人身自由,以后的孩子也会是奴籍,但最起码从此之后不用再担心衣食住行,每个月还会有相应的工资。
等到岁数大了,主人家若是愿意,还会给丫鬟们配上一门婚事,可能是家里的小厮,或是其他的劳作者,对于她们来说,后辈子也算得上有了着落。
封建思想
百善孝为先,在古代,人们十分看重一个人的孝德,很多朝代甚至推行“以孝治天下”的政策,鼓励百姓们要尊老敬老,爱老养老。
尤其是在汉代,有一种选拔官员的方式就,是以孝顺作为标准,如果一个人没有对他的父母尽孝,那么他就不能进朝为官。
父母在世,做子女的必须尽心尽力地服侍,不能有半点忤逆长辈的意思。父母走后,做子女的更要大办丧事,让他们走得风风光光。
古人非常重视丧事的礼仪流程,讲究“死者为大,入土为安”。富贵人家在操办丧事时,总会宴请一大堆亲朋好友,再组织一队气派的送葬队伍
因为他们相信,将长辈的丧事办得风风光光,那么后人的日子,也会过得红红火火。
对于穷人来说,虽然没有办法大办丧事,但最起码的棺椁墓碑,安葬土地是要有的,拿不出购置这些东西的钱财,就只能去卖身了。
在现代社会里,我们很难理解这些为了已经逝去的人,而搭上自己一辈子的行为,但在古代这样的封建思想下,如果他们不这样做,光是周围人的唾沫,就足以淹死他们了。
与古人相比,我们已经十分幸运了,因为在现代社会里,不会存在卖身葬父这样的事情,而且女性的地位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妇女们可以撑起中国的半边天了。
上一篇:全球关注:古代打仗为什么会粮草不足 问题到底处在什么地方
下一篇:最后一页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新年最暖直播收官!超3600万人在视频号直播间迎接2023第一缕阳光打卡全球地标、共赏绝美日出,感受视觉盛宴、聆听暖心故事……刚刚过
2023-01-05 11:37
原标题:电影《想见你》:无法独立存在的衍生作品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不能否认电影版《想见你》在创作上的诚意和努力:当伍佰的《LastDance》响
2023-01-05 11:45
原标题:春节档有喜剧看了!电影《交换人生》大年初一上映由苏伦导演、编剧,雷佳音、张小斐、张宥浩领衔主演,沙溢、刘敏涛特别出演,丁嘉丽
2023-01-05 11:44
原标题:刘亦菲李现《去有风的地方》今晚报讯(记者刘桂芳)田园治愈剧《去有风的地方》3日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芒果TV双平台播出。《去有
2023-01-05 11:54
原标题:2022年中国电视剧:提质减量效果明显,多类型题材百花齐放2022年是中国电视剧提质减量效果显著的一年,随着题材、叙事等方面的创新,
2023-01-05 11:43
原标题:墨西哥著名画家迭戈·里维拉作品在旧金山展出1月3日,观众在美国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欣赏墨西哥著名画家迭戈·里维拉的作品。当日,
2023-01-05 10:52
原标题:2023天津卫视相声春晚开启录制(引题)德云新段子陪您“笑”度新春(主题)今晚报讯(记者刘桂芳)“2023天津卫视相声春晚”昨天在天
2023-01-05 10:38
原标题: 小寒:晓日初长,盼雪迎春新华社北京1月4日电 新华社记者严赋憬、高敬“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1月5日,我们将迎来小寒节气。
2023-01-05 10:34
原标题:小寒丨心中有暖,岁月不寒1月5日23时05分迎小寒节气。岁月慕雪,时光不寒,转眼间冬天倒数第二个节气来了。天气虽冷,但心要柔暖,去
2023-01-05 10:56
原标题:浙江德清:送戏下乡文化惠民1月4日,在德清县雷甸镇解放村,演员为村民们表演戏曲节目。新年伊始,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组织开展“送戏
2023-01-05 10:40
原标题:中式奇幻短片集《中国奇谭》元旦上线,网络评分高达9 6(引题)上美影归来,惊艳了中国动画的新年(主题)文汇报记者王彦2023年元旦当
2023-01-05 09:47
原标题:谢稚柳、陈佩秋学术艺术大展举行人民日报海外版 电(记者赖睿)由上海中国画院主办的“壮心高华——谢稚柳、陈佩秋学术艺术大展”正
2023-01-05 09:52
原标题:【寻味中华】冰糖葫芦:酸甜冰凉嗦出“年味儿”中新社长春1月5日电作者:谭伟旗山楂洗净、去核、穿串,放进熬好的糖稀中“滚”几圈,
2023-01-05 09:46
原标题:璀璨艺术天空下申城“大美术馆计划”阔步前行文汇报记者范昕从海派到国际,从文献到动漫,新年伊始,申城近百家美术馆举办的艺术展览
2023-01-05 09:40
原标题:诗意微动画丨小寒小寒,是冬天的第五个节气。元代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写道:“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
2023-01-05 08:54
原标题:今日,小寒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孙震今日23时04分,我们迎来2023年的第一个节气小寒。从气象记录观察,“小寒”往往是全年最冷的时节
2023-01-05 08:34
原标题:涵养城市的书香气质(新语)陈世涵一间城市书房,不仅是对公共文化空间的有益补充,也是观察一座城市精神气象的精妙切口一盏灯,亮在
2023-01-05 08:34
原标题:曾为《上海滩》《射雕英雄传》等1200多首歌谱曲(引题)“港乐教父”顾嘉辉去世(主题)北京青年报记者寿鹏寰1月4日,顾嘉辉的儿子顾
2023-01-05 08:46
原标题:“中国美术馆之夜”奏响中德友谊之声北京日报讯(记者王广燕)冬夜的中国美术馆,动人的音乐旋律与精美的馆藏书画在展览空间中相映成
2023-01-05 08:52
原标题:《阿凡达2》呈现视觉奇观“春节档”电影又将带来全新体验(引题)身临其境感受虚拟世界(主题)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岸 文刚刚结束的
2023-01-05 07:39
原标题:元旦档电影全国总票房5 5亿元(引题)广东票房领跑(主题)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黄岸)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2023年元旦档总票房5
2023-01-05 07:33
原标题:研究人员首次构建鲜为人知的长城暗门“家族图谱”新华社天津1月4日电(记者白佳丽)长城防御体系研究专家、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玉
2023-01-05 07:37
原标题:2023北京新年演出季开幕人民日报北京1月4日电 (记者潘俊强)日前,“古典魅力 经典绽放——北京新年音乐会精粹”在线上“云剧场”
2023-01-05 07:50
原标题:“人类能活下来吗?”吴京刘德华灵魂发问《流浪地球2》发布“MOSS”预告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陈俊宇 1月3日,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发
2023-01-04 15:34
原标题:元旦档期,全国电影票房突破五亿(主题)三周后的春节档,真正有了“大战”的年味儿(副题)首席记者张磊2023年的第一张成绩单来了,5
2023-01-04 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