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玄烨,即清圣祖、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顺治帝第三子,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明太祖朱元璋和清圣祖康熙皇帝,作为明清两代有作为的帝王,广为人知。但是大家知道吗,作为清圣祖的康熙皇帝,其实是给朱元璋下跪磕过头的。
(相关资料图)
朱元璋又不是康熙的老祖宗,清朝和明朝更是有着灭国之恨,康熙为啥要给朱元璋磕头呢?
史书上记载,康熙皇帝曾经六下江南,每次在江南,都要去南京拜谒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除了有一次因为其他原因让大学士马齐代劳祭拜,其他的每一次都在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前行三跪九叩之礼,康熙皇帝祭拜明太祖朱元璋的时候礼数极尽周全,使得周围的百姓和参与的汉族官员在看到康熙皇帝如此的举动,都十分感动,这也是正是康熙皇帝想要的效果。
这也跟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康熙皇帝作为清朝入关进入北京紫禁城统治的第二位皇帝,虽然此时清朝已经统治多年,但是当时的汉族百姓仍对清朝的统治十分不认可,认为清朝的统治者是趁着明朝的内乱,才得到江山的,在汉族百姓的眼里,清朝的政权并非正统,加上清军在入关后,实行的一系列的屠杀,在伤害汉族百姓心的同时,也使得百姓产生了很强的反抗心理,汉族的百姓更加想念明朝统治时期。
之后虽然康熙皇帝也做过很多对汉族百姓好的事情,但是依然没有抚平汉族百姓心中的创伤,康熙皇帝深知,如果不早日抚平汉族百姓心中的创伤,清朝的政权的正统性是不会得到汉族百姓承认的,毕竟汉族百姓占人口数量一大部分,如果不处理好,也会产生很多不可挽回的后果。
康熙皇帝是个十分睿智且博学的皇帝,康熙皇帝从史料上得知,明太祖朱元璋在坐上皇帝之后,将之前的元朝奉为正统的政权,还将元朝的实际建立者忽必烈的画像放入历代的帝王庙中,让忽必烈享受跟其他朝代帝王一样的待遇,明太祖朱元璋的举动给了后来康熙皇帝很多的启发。
于是康熙皇帝在后来想到,前往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前实行三跪九叩之礼,一方面是为了向天下的汉族百姓们表达求和的诚意,另一方面,也想让汉族们体会到被尊重的感觉。
康熙皇帝也希望通过这一举动,能够减少汉族百姓们对于清朝的恨意和敌意。
不过显然一次下跪是并不够的,所以才有了之后的四次前往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对明太祖朱元璋行三跪九叩之礼,只要是对于清朝统治有利的事情,康熙皇帝自然是愿意下跪的,毕竟下跪是成本较低且收获颇丰的,如此说来,康熙皇帝并不一定就是亏的,之后的事情,也顺着康熙皇帝所预想的方向去了,康熙皇帝的五次下跪的举动赢得了大部分汉族的百姓的心,汉族的百姓也承认了清朝政权的正统性,康熙皇帝也受到了大部分汉族百姓的爱戴。
除此之外还有康熙皇帝对于明太祖朱元璋的认可和敬重,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是贫苦出身,从之前的和尚和乞丐到中间的起义军首领到最后建立大明王朝。
虽然明太祖朱元璋由于大肆杀功臣,引来了很多的非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严惩贪官和不法官员,为百姓减免沉重的赋税,同时朱元璋还提倡节俭,发展生产,与民休息,另外朱元璋在位期间,提倡与周围国家进行和平友好的相处,反对使用武力,明太祖朱元璋这一系列的举措,促进了明朝前期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的局面,开创了洪武之治。
明太祖朱元璋创立的一系列的制度不光对于明朝后来的皇帝有着很大的影响,甚至还影响到了清朝,以至于后来康熙皇帝在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前,立着一座由康熙皇帝亲笔题的‘唐宋’这四个大字,这四个字所表达的意思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对于国家的治理,所做出的的贡献,可以跟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相提并论,可见康熙皇帝对于明太祖朱元璋的认可。
清朝对于明朝皇室的尊重不光体现在对明太祖朱元璋的身上,还有对于明朝陵墓的态度身上,清朝在得到江山以后,对于明朝皇帝的陵墓极尽保护的,除了派兵专门保护,还对于一些已经年久失修的陵墓进行了修葺,目的也是为了体现满汉一家。
康熙皇帝向明太祖朱元璋下跪,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清朝入关进入北京紫禁城统治后,之前明朝的那些士大夫们为了活命,逃到了南方,因为南方有存在着南明政权,这些士大夫们对于不光对于政局的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这些士大夫们还都有着较高的能力,如果能将这些士大夫拉拢到朝中,对于朝政有很多有利的作用,因此康熙皇帝向明太祖朱元璋下跪,也是为了想要拉拢这些士大夫们,也想通过此举消除这些士大夫们对于清朝统治的抵抗心理。
康熙皇帝为了清朝统治顺利,不惜向明太祖朱元璋下跪的举动,也使得清朝在康熙皇帝执政时期,统治得十分顺利,甚至还在后来受到百姓的称赞。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南宁开幕,43个院团带来48个剧目祝佳祺11月23日晚,2022年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在南宁市广西民族剧院开幕。据介绍,
2022-11-25 05:31
原标题:近3年最大预估票房进口片《阿凡达2》内地定档《阿凡达2》国内定档躁动了整个电影市场。11月23日,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科幻动作大片《
2022-11-25 05:33
原标题:通讯:“兵马俑大使”走红日本新华社东京11月23日电新华社记者郭丹杨光李光正11月21日,参观者在日本东京上野之森美术馆《兵马俑与古
2022-11-24 09:39
原标题:水墨画与抽象摄影的相遇——澳门举办艺术展呈现东西方文化碰撞与融合新华社澳门11月23日电(记者刘刚李寒芳)由澳门“莲花艺术”等机
2022-11-24 07:27
原标题:2022上海书展收官日,主题图书展陈造型设计竞赛举行11月22日,上海书展收官之日,由上海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主办的2022上海书展•主题
2022-11-24 05:39
原标题:海上施工奋战77天,打捞总重约8800吨(引题)水下考古再“发力”,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出水(主题)记者曹玲娟王珏核心阅读11月21日,
2022-11-23 19:33
原标题:北京国际运河艺术周启动千年燃灯塔上演XR光影秀11月22日,北京国际运河艺术周在通州大运河畔启动,专为本届运河艺术周打造的XR光影秀
2022-11-23 09:26
原标题: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推出“香港故宫学生文化大使”计划新华社香港11月22日电(记者黄茜恬)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22日宣布推出首届“香港
2022-11-23 08:42
原标题:第四届金沙书院散文奖征文活动启动新华社厦门11月22日电(记者付敏)第四届金沙书院散文奖征文活动22日在厦门启动。记者了解到,本届
2022-11-22 22:41
原标题:今日小雪:莫怪虹无影,如今小雪时“薄雪悠扬朔气清,冲风吹拂毳裘轻”,今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二个
2022-11-22 21:41
听文物讲故事原标题:“长江口二号”水下考古催生多少“黑科技”新华社上海11月21日电新华社记者孙丽萍、丁汀采用世界首创的“弧形梁非接触文
2022-11-22 06:25
远古发现原标题:福建发现大面积对板保存的恐龙足迹化石新华社福州11月21日电(记者秦宏)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近期发现大面积正负模(对板)保
2022-11-22 05:42
节气里的中国原标题:小雪:冬令成万物藏新华社北京11月21日电新华社记者王立彬11月22日,小雪。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老廿”,冬季第二个节气
2022-11-22 05:48
原标题:长江口二号古船成功打捞出水新华社上海11月21日电(记者孙丽萍)采用世界首创的“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我国迄今水下考古发
2022-11-21 22:35
原标题:第三届“香凝如故”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举办2022年11月18日,观众在中国美术馆参观第三届“香凝如故”全国美术作品展览。11月14日至24日
2022-11-21 05:28
原标题:“小狮子乐动京城”中国电影乐团情景视听音乐会成功首演“小鸽子快下来,小鸽子快下来,……”随着中国大鼓的节奏,国家大剧院·音乐
2022-11-21 05:24
学人谈原标题:点石成色溢彩千年——浅谈敦煌壁画的石色妙用敦煌莫高窟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和沉淀,成为世界上现存绵延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
2022-11-21 05:40
【视线】原标题:第四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将在三亚市举办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赖书闻)日前,记者从海南省召开的第四届海南岛国际电
2022-11-20 07:27
【艺评】原标题:好演员拿回自己的“戏份”邓崎凡备受瞩目的第3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电影金鸡奖等影视奖项近日尘埃落定,各项大奖各有所归。虽
2022-11-20 07:46
原标题:《唐十八学士图·卷》(局部)宋徽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徽宗赵佶(1082~1135)号宣和主人,是宋朝的第八位皇帝。他发展了宫廷绘
2022-11-20 07:28
原标题:第十三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香港赛区颁奖典礼在港举行新华社香港11月19日电(记者陈珮盈)第十三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香港赛区颁奖典礼19
2022-11-20 07:34
原标题:“浙里乡亲”天子湖丰收节•稻草人音乐节举行工人日报客户端讯 金穗卷起千层浪,又是一年丰收节。11月19日至20日,“浙里乡亲”天子
2022-11-20 06:42
新华全媒+原标题:百项非遗亮相世界自然遗产地张家界棕编、浏阳夏布、桃源刺绣技艺在指尖绽放擂茶、东安鸡、芷江酸萝卜挑动味蕾九芝堂传统中药
2022-11-20 05:31
原标题:微短剧丨“人生,就是一届又一届世界杯”2022卡塔尔世界杯将于11月20日开幕。1978年阿根廷世界杯,央视开启了我国转播世界杯赛事的历
2022-11-19 22:40
原标题:浙江文化观察:日本“一休哥”的书法里藏着什么?中新网杭州11月19日电 记者谢盼盼“不要着急,不要着急,休息,休息一会!”耳熟能
2022-11-19 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