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战国时期,魏国为何要迁都大梁?是因为害怕秦国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资料图】
魏惠王将国都从安邑迁到大梁并不全是因为秦国,更谈不上害怕,更多是为了便于统治魏国的东部地区,同时加强对东方诸侯的控制,从而维持和巩固魏国的中原霸主地位。
毕竟魏国旧都安邑在魏国西部,距离东部和中原地区的中心较远,并且从安邑通往东部多山林丘壑,道路崎岖,交通极为不便,因此不利于魏国对东部地区的统治,魏国也不便于控制东方诸侯。
其次魏国的上党地区若是被韩国或是赵国攻占,魏国的西部和东部之间的联系就会被切断,而旧都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一带)也会处于秦、韩、赵三国包围之中,魏国将会陷入被动不利的形势,因此到了战国中后期,安邑已经不再适合做魏国的国都。
于是在公元前364年夏,魏惠王将都城从魏国西部的安邑,迁到了靠近中原中心的东部大梁城,魏国也因此被称为“梁国”。
魏国迁都时间是关键之处
至于魏国迁都是不是因为害怕秦国,关键之处在于魏国的迁都时间。原因是魏国具体的迁都时间在史料记载中存在争议,而不同的迁都时间,结果也会不同。
如果魏国是在强盛时期迁都,那么就不是因害怕秦国而迁都,毕竟魏国是战国初期的中原霸主,而秦国不过是偏安西北一隅的老弱小国。若是魏国在经历桂陵、马陵之战后,实力从根本上受到削弱,那么迁都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躲避强秦之锋芒。
因为那时秦国已经完成了商鞅变法,经济和军事都得到了发展和增强,并且国力日益增强,因此具体的迁都时间成为魏国是否因害怕秦国而迁都的关键之处。
魏国迁都时间
关于魏国迁都有两个不同的时间节点,在《史记》中记载,魏国是在魏惠王三十一年(公元前339年)迁都。这时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已经结束,秦、赵、齐三国又联合攻打魏国,魏国不敌,多次战败,因国都安邑和秦国靠近,魏惠王为了避强秦之锋芒,于是将国都迁到了魏国东部地区的大梁城。
《史记》记载:“惠王三十一年,秦、赵、齐共伐我,安邑近秦,于是徙治大梁。”
不过在《竹节纪年》中记载,魏惠王是在公元前364年(周显王四年)夏四月初三迁都到东部大梁(今河南开封)。
两个迁都时间相差了25年,在此期间,魏国先后经历了桂陵(公元前353年)和马陵之战(公元前341年),魏武卒精锐几乎损失殆尽,军事实力受到很大程度削弱,短期内难以恢复。周边的诸侯也不会再给魏国重新崛起的机会,魏国从此一蹶不振,从头号强国沦为二流国家,失去了中原霸主地位。
按照《史记》中记载,魏国迁都主要是为了躲避秦国锋芒。那么魏惠王为何会害怕秦国呢?一是魏国实力受到削弱,二是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富国强兵,不再是春秋末期的“老弱小国”。在此消彼长之下,衰落的魏国不得不忌惮逐渐强大起来的秦国。
秦国是在公元前359年颁布《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实行三年后,初见成效,秦孝公便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在秦国国内正式实行第一次变法改革,此次变法中颁布了按军功赏赐爵位的“军功爵制”,并重农抑商,提高生产,强制分居,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为此增加了赋税和兵役来源,秦国因此实现了初步富足,军队战斗力也开始不断加强。
《史记》记载:“孝公八年,与魏战元里,有功。十年,卫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
经过第一次商鞅变法后,秦孝公便跃跃欲试,想要收复河西失地。在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魏国的附属国卫国,魏国出兵救援,大败赵军,进而又围攻赵都邯郸,秦孝公便趁魏国国内空虚之际,出兵偷袭魏国,攻打魏河西长城重要据点元里,大败魏军,攻占了魏国少梁城。
次年,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就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发生了“桂陵之战”。孙膑也认为魏国国内空虚,于是采取“围魏救赵”的战法,兵分两路,一路围攻魏都大梁城,另一路齐军埋伏在魏将庞涓救援大梁的必经之路桂陵进行伏袭,结果魏军大败,主将庞涓也被齐军生擒。
秦孝公便又趁魏国国内空虚之机,任命商鞅为大良造,再次进攻魏国,直接攻占了魏国旧都安邑,之后又包围了固阳。不过秦国却忽视了魏国还是天下第一强国的事实,虽然秦国经历第一次商鞅变法后,国力有所提升,但军力与魏国还是有差距的。
在桂陵之战失败后,魏国经过半年的准备,与韩国军队组成联军在襄陵击败齐、宋、卫三国联军,打赢了“襄陵之战”,齐国一看苗头不对,就赶紧和魏国讲和。魏国通过此战挽回了桂陵之战的败局,维持了中原霸权。
接着魏惠王陆续与东方诸侯讲和结盟后,就调集军队向秦国发起了反击,直接夺回了安邑,并包围了固阳,这时秦国正准备进行第二次变法改革,秦孝公被迫在彤地讲和,归还之前所得魏地。
以此可见,魏国经历桂陵之战大败后,依然可以击败齐国,仍然是当时天下的头号强国,中原霸主。经历第一次商鞅变法的秦国虽然国力有所提升,但还不是魏国的对手,因此被腾出手来的魏国击败,被迫归还了攻占的所有魏地。
《史记》记载:“三十一年,秦、赵、齐共伐我,秦将商君诈我将军公子卬而袭夺其军,破之。秦用商君,东地至河,而齐、赵数破我,安邑近秦,于是徙治大梁。”
直到经历马陵之战大败,魏国大部分魏武卒精锐损失殆尽,导致元气大伤,魏国才失去了中原霸主地位,沦为二流强国。此时秦国第二次商鞅变法也已完成,秦孝公便趁魏国实力尚未恢复之机,大举攻魏,商鞅也因功被封商君,同时齐国和赵国也加强了对魏国的进攻。
《史记》记载:“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
之后也就有了《史记》记载魏惠王三十一年迁都的一幕:魏国经历桂陵、马陵之战大败后,实力被削弱,之后魏国军队又多次被秦、齐、赵等国击败,导致国内空虚,日渐消弱,魏惠王开始害怕,被迫割让河西地区部分土地向秦国讲和,并离开旧都安邑,迁都到魏国东部大梁。
魏国真的是因为害怕秦国才迁都吗?
这样来看,魏惠王确实是因为害怕秦国才迁都。不过其中却有很多疑点:
如果安邑是魏国的国都,秦孝公为何能轻而易举就能攻占了魏国都城安邑?
如果大梁不是魏国都城,为何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时,齐军两次进攻大梁,魏军都要撤军救援?
如果安邑是魏国都城,为何秦军攻打安邑时,围攻赵都邯郸的魏军不撤军救援国都?
如果安邑是魏国都城,为何秦军攻占安邑后,没有俘虏了魏惠王?
如果安邑是魏国都城,为何秦军和齐军进攻魏国时,魏军撤兵回国救援的是大梁,而不是安邑?
关于这些疑问,其实只需将安邑和大梁的“位置”互换一下就都能解释:在秦孝公进攻魏国之前,魏惠王已经迁都大梁,因此齐军两次攻打大梁时,魏军都撤军回国救援,而安邑只不是魏国的旧都而已,因此并没有太多守军,才会被秦军攻占。
如果安邑是当时魏国的都城,魏惠王又怎么会坐视国都被秦军攻占,自己沦为秦国的阶下囚呢!虽然魏国在桂陵大败,但魏国仍然是当时的头号军事强国,“襄陵之战”就是例子,当时的秦国还不是魏国的对手。
《史记》记载:“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另外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孙膑在桂陵、马陵之战中,两次采用“围魏救赵”战法进攻魏都大梁城,在外出征的庞涓才撤军回国救援。因此《史记》中记载魏惠王三十一年(公元前339年)迁都大梁的时间并不可靠,《竹节纪年》中的记载才符合,魏惠王应该是即位六年时(公元前364年)迁都大梁的。
这时秦国处于秦献公执政时期,虽然经过秦献公的一系列改革,秦国改变了不断衰落的现状,但距离中原霸主魏国还有很大的距离。而给秦国变法改革的商鞅还在魏国相国公叔座府中担任中庶子,魏国还是当时天下头号军事强国,因此魏国迁都并不是因为惧怕秦国,更多是是为了战略需要。
结语:
在战国前期,魏国领土主要在河东(今山西西南部)、河内(今河南北部、中部)一带,因此安邑成为魏国的早期都城。魏文侯时期任用李悝变法,魏国首先成为战国初年最强盛的国家,后来随着魏国不断开疆拓土,主要疆域变为河南地区(魏武侯时占有了大梁地区),而安邑地处河东,不利于控制东方诸侯,稳固魏国霸业。
在魏惠王时期,魏国把齐国当作主要对手,魏惠王将国都从西部的安邑迁到了东部的大梁,虽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秦国,但更多是为了便于加强控制东方诸侯,以抵消齐国在淮、泗诸侯(比如宋国、鲁国都是泗上十二诸侯)中的影响,继续向东扩张压制齐国,从而巩固魏国中原霸主的地位。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工人的画(第1731期)总把新桃换旧符吉林孙德民再书辉煌浙江王祖和变迁北京苏凝碰瓷儿山东张运河家乡美内蒙古李建军夺下泸定桥,才有
2022-10-29 15:49
原标题:我国第一座汉代墓葬博物馆——(引题)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将原址改建(主题)北京日报记者曹政丰台区郭公庄,神秘的大葆台西汉墓博物
2022-10-29 15:41
原标题:大栅栏胡同里上演光影季北京日报讯(记者李洋)昨天,预热2022年北京国际设计周第一场线下活动——大栅栏分会场第一届光影季,在西城
2022-10-29 15:46
原标题:赵炎、冯巩入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并向社会公示七天(引题)赵炎:努力将相声艺术理论化(主题)北京青年报记者张恩杰据国家广播电视总
2022-10-29 15:30
原标题:《故宫日历》连出13年《单向历》连出8年(引题)文创日历从畅销走向“长销”(主题)北京日报记者陈雪柠连续出版13年的《故宫日历》,
2022-10-29 15:34
【作品广议】原标题:致敬简朴的智慧肖承森漫画,是表达智慧的艺术。漫画不仅检验作者运用智慧的能力,也考验作品内容的智慧含量。智慧本身就
2022-10-29 09:33
原标题:《万里归途》发布导演特辑:宏大题材下对人物的细腻刻画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陈俊宇由饶晓志执导,郭帆、王红卫监制,张译、王俊凯、
2022-10-29 08:45
原标题:鸟兽形玉器带你读懂古人“和合”思想辽宁日报记者朱忠鹤憨憨的脑袋,翘起的耳朵,嘴部清晰可见的獠牙,这就是距今四五千年的红山文化
2022-10-29 07:44
原标题:这些中医新生先学古籍修复叶兰兰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海涵王磊 “同学们,先观察一下你们手中的古本,按照破损情况进行评估。古籍修
2022-10-28 16:25
原标题:隔空70年00后学生布展致敬英雄(主题)“抗美援朝美术作品暨创作手稿展”巡展走进大连(副题)辽宁日报记者杨竞核心提示这是一场有着
2022-10-28 16:34
原标题:技术也罢,疯癫也罢,终是人性审视高兰乔西班牙驻上海总领事馆和塞万提斯学院的米盖尔·德·塞万提斯图书馆以科幻为十月旋律,近期举
2022-10-28 15:36
原标题:洋学子品读中国古诗词薄圣仪 中国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积淀的表现,也是探知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深受海外
2022-10-28 15:34
原标题:凤凰老家寨:留住淳朴巧锁乡愁中国旅游报记者高慧通讯员吴东林“要了解凤凰,就要先了解苗族;要了解苗族,就要先了解老家寨。”人们
2022-10-28 15:41
原标题:福建积极推动“福”文化产业化转化利用中国旅游报讯(李金枝)近日,福建省文化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推动“福”文化
2022-10-28 15:27
原标题:《阳光之下》原班人马二搭《不期而至》定档11月2日中新网北京10月28日电由蔡文静、彭冠英领衔主演的电视剧《不期而至》定档11月2日播
2022-10-28 15:41
原标题:现实题材网剧:寻求“边缘”与“普遍”的平衡胡祥自诞生以来,网剧的一大特性便是追求超脱现实的爽感,近年来的网剧却在现实主义的开
2022-10-28 09:42
原标题:天津人民出版社推出青铜器纹样周历(引题)穿越千年打卡青铜器背后故事(主题)本报讯(记者高丽)天津人民出版社新近推出的《千铜千
2022-10-28 09:38
原标题:辽宁:120余件化石还原中生代时期生物乐土光明日报记者 刘勇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青坡地球上第一只带羽毛的恐龙长什么样?最早的被子
2022-10-28 09:46
原标题:柿子霜降时节如意果敦敏俗话说:“白露打核桃,霜降摘柿子。”霜降节气过后,红彤彤的柿子就可以下树上市了。一个个圆润饱满、清甜软
2022-10-28 09:44
原标题:新疆多处“千年石窟”41个洞窟壁画获修复中新网乌鲁木齐10月27日电(苟继鹏)“自2010年至今,通过向国家文物局申请立项报批,与中国文
2022-10-28 08:26
原标题:第33届“飞天奖”将揭晓,这些电视剧入围你喜欢哪部记者在今日召开的第33届电视剧“飞天奖”、第27届电视文艺“星光奖”颁奖典礼新闻
2022-10-28 08:43
原标题:古老中国故事当代打开方式(主题)上海大剧院探索“东方舞台美学”之路(副题)新民晚报记者朱渊从2019年全新昆曲《浮生六记》,到昆
2022-10-27 18:34
原标题:马王堆汉墓新发现:出土丝织品中织有成句吉祥语新华社长沙10月27日电新华社记者张玉洁、孙毅记者27日从湖南博物院获悉,湖南博物院专
2022-10-27 16:44
原标题:江西赣州发现“赣南道东关”石柱系清代重要文物近日,江西赣州江南宋城文化研究院组织人员在赣州城东贡江河道考察时,在赣州市建春门
2022-10-27 16:34
原标题:非遗“活化”成热门话题(引题)这群“90后”年轻人让非遗走进生活(主题)羊城晚报记者马思泳岭南热土,历史底蕴深厚,以非遗文化为
2022-10-27 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