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玄(615年—682年),亳州谯县人,唐朝宰相,将领,谷州长史李孝卿之子。联宗于赵郡李氏南祖。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公元678年,唐朝仪凤三年。这一年,唐朝和吐蕃在青海湖畔,大战了一场。这场战争规模极大,据后世史学家估计,这场大战双方投入的总兵力,至少在三十万以上。
这场战争,也被后世称之为‘青海之战’。
这场规模极大的青海之战,在唐朝和吐蕃的历史上,有着极大的意义。自此之后,吐蕃开始彻底崛起,唐朝再难灭掉吐蕃,失去了灭亡吐蕃的最佳机会。
然而,这场青海之战,从始至终,却都透露着十分诡异的感觉。当时的唐朝,顶级猛将并不在少数。然而这一战当中,唐朝这边几乎所有猛将,无一人参与这场战争。负责全权统领唐军的,则是当时的唐朝宰相,一个之前从未有过任何领兵经历的李敬玄!
身为唐朝宰相,李敬玄既然从未统领过军队,为何这次却可以全权负责唐军?为何当时唐朝这边的名将,几乎无一人参加这场战斗?这场战争到底是怎么进行的?战后又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要想说清楚这些问题,我们还得从李敬玄这个人开始说起。
公元615年,李敬玄生于安徽亳州。当时正处于隋末最混乱的时期,到处都在打仗,民不聊生。不过幸运的是,李敬玄倒是并没有被战火波及到,因为他爹当时正担任谷州长史。虽然官位不算太高,但保护自己家衣食无忧,还是不成问题的。
几年之后,随着唐朝开国,继而统一天下,南方也开始逐渐恢复了稳定。到了唐朝之后,李敬玄的父亲,官位也不算低,保证了李家这一家老小,可以过上比较好的生活。
此后,随着李敬玄逐渐长大,因为家世的影响,李敬玄开始勤奋读书。在读书学习这方面,李敬玄展现出了极高的天分。年纪轻轻便博览群书,名声在外。
后来,李敬玄成年之后,因为自身确实很优秀,再加上家里稍加运作,李敬玄被送去了长安。到了长安之后,李敬玄被贞观年间的著名宰相马周推荐,进入崇贤馆,成了太子李治的侍读。
成为李治的侍读,这应该算是李敬玄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了。
我们无法知道,当时李家的长辈们,到底是通过怎样的运作,才帮李敬玄争取到了这个机会。想让当朝宰相帮忙推荐,去陪太子读书,这显然不大容易。但很明显,陪太子读书这件事,在历朝历代,都绝对是升官最快的捷径之一了。
这一年,李敬玄还未满三十岁。
成了太子的伴读之后,李敬玄的仕途,就开始一帆风顺起来。陪李治读了几年书之后,老皇帝李世民驾崩,太子登基上位。李治登基后,也没忘了提携李敬玄这个伴读。此后二十年时间里,李敬玄历任中书舍人、弘文馆学士、右肃机、检校太子右中护,最终在公元669年的时候,升任西台侍郎,兼任检校司列少常伯,正式成为宰相。
这一年,李敬玄55岁。
从入仕做官,到成为宰相,李敬玄的仕途,几乎没有任何可说的地方。史书上对于他这段经历的记载,除了他做过的这几个官职之外,没有任何记载。对于他到底有哪些政绩,这二十年都做了哪些贡献,史书上一片空白。
但这种空白,恰恰是古代绝大多数官员,最梦寐以求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李敬玄几乎什么都没做,没有任何突出贡献,就只是靠着陪李治读书这段香火情,后来又踏踏实实工作,熬了二十年后资历到了,就直接成了宰相。
这二十年当中,那么多波诡云谲的斗争,包括废王立武、征讨西突厥、灭高句丽……所有这些大事,李敬玄几乎都没参与,但却直接熬成了宰相。
仕途顺到这个份上,也真是没谁了。
不过这倒也不难理解,作为李治昔日的伴读,李敬玄本就是李治最信任的一个人。只要他自己不作死,老老实实工作,就算没有任何政绩,李治也会硬把他提上去。
但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仕途太顺,有时候也不是一件好事。既然李敬玄是因为靠着皇帝的信任,所以才能成为宰相。那么一旦他失去了皇帝的信任,这个宰相之位,自然也就坐不稳了。
成为宰相之后,李治直接将最重要的人事工作,交给了李敬玄负责。对此,李敬玄倒也没有辜负李治的期望,在主持吏部工作期间,修改了唐朝的选官程序,让唐朝的选官制度更加便捷。这也算是李敬玄做宰相期间,为数不多的贡献之一了。
公元672年,李敬玄兼任吏部侍郎。公元675年,李敬玄升任吏部尚书。公元676年,李敬玄升任中书令,加封赵国公。
放眼整个李治时代,恐怕都再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比李敬玄升官更加顺利了。
但是,随着李敬玄官位越来越高,仕途越来越顺,李敬玄却开始渐渐无法摆正自己的位置了。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李敬玄不但赵郡李氏联宗,同时还积极和山东士族联姻,在朝堂上积极结党。
对于李敬玄的这些所作所为,李治开始越来越不高兴。
在李治眼里,李敬玄就是他的一个伴读罢了。能够有今天的位置,也是因为李治大力提拔。这样一个人,只要努力工作,积极为李治服务就够了,结党做什么?
对于结党这件事,任何一位皇帝,肯定都不会喜欢。而且,尤其是对于李治来说,李治在位期间,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打压关陇士族和山东士族,瓦解朝堂中的关陇实权派,提拔寒门官员,维护自己的统治。偏偏李敬玄作为宰相,积极和山东士族联姻,又在朝堂上公然结党,这几乎就等于是和李治对着干了。
不过,即便李敬玄这样做了,李治仍是对他尽可能的容忍。不管怎么说,两人昔日曾有同窗苦读的情分,李敬玄好歹也算是他最信任的一个人。所以,李治还是愿意多给李敬玄一些机会,希望李敬玄自己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但可惜的是,李敬玄非但没有意识到这些,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反而是变本加厉了。而且,李敬玄还利用自己的职权,大肆排斥异己。这其中,就包括了当时的唐军名将,刘仁轨。
刘仁轨是当时唐朝内部,最能打的名将之一。之前唐朝在朝鲜半岛上,和高句丽战斗的时候,日本曾举之力来援。结果却被刘仁轨,在白江口一战打到崩溃,彻底把给打傻了。此后日本不但直接向大唐表示臣服,派遣使臣来唐朝学习,而且之后的上千年时间里,一直到明朝之前,日本都没敢觊觎中国。
不管是在唐朝自身,还是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刘仁轨都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
但就是这样一位名将,却偏偏和李敬玄不对付。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刘仁轨是一步步打上来的,他能成为唐朝高层,纯粹是凭着自己的功劳。所以在他眼里,李敬玄这种靠陪太子读书而上位的官员,略微有些被他看不清。更要命的是,李敬玄也看刘仁轨很不顺眼,因为放眼整个朝堂中枢,就只有刘仁轨可以凭资历和他硬顶,根本不把他这个宰相放在眼里。
所以,李敬玄就开始用自己的职权,竭力打压刘仁轨,只要是刘仁轨奏请的事情,李敬玄一律会提出不同意见。时间长了以后,刘仁轨也发现李敬玄是在针对自己,所以双方也就彻底交恶了。
但历史证明,李敬玄这种师徒一帆风顺的人,真要斗起来,往往斗不过刘仁轨这种从下面摸爬滚打上来的官员。
不久之后,刘仁轨就找到了机会。
公元677年,就在李敬玄升任中书令一年之后,吐蕃进犯唐朝边境。此后,刘仁轨很快被李治调去西边,防备吐蕃。然而刘仁轨上任之前,却偏偏给李敬玄埋了个雷。刘仁轨给李治上书,言称‘镇守河西,非李敬玄不可’。
刘仁轨当然知道,李敬玄从来都没有碰过军队,对打仗根本一窍不通。但他没想到的是,他这次上书之后,李治竟然真的同意了!
显然,此时的李治,对李敬玄也十分不满,想要让李敬玄去军中吃些苦头。然后,李治或许就能找到理由,罢黜李敬玄了。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敬玄离开了京城,带了整整十八万唐军精锐,进入高原作战。
说到这里,李敬玄这条线,我们暂且打断一下,先来说说吐蕃这边的情况。要不然我们恐怕很难理解,李敬玄这一战的真正影响。
很多人都知道,当年在贞观年间,文成公主曾远嫁高原,嫁给了吐蕃的松赞干布,为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大家可能不太知道的是,实际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不到十年之后,松赞干布就因为瘟疫去世了。
松赞干布去世后,吐蕃的大权都落入到了大相禄东赞手里。禄东赞是个很有能力的人,在他的治理下,吐蕃进入了一段迅速发展的岁月,开始越发强大起来。吐蕃强大起来之后,自然有了向外扩张的欲望。但此时的吐蕃,向哪里扩张,却成了一大难题。
唐朝那边,肯定是不敢的。毕竟,此时的唐朝,正处于极盛时期。连强大的突厥和高句丽,都纷纷被唐朝灭掉,吐蕃自然也不敢招惹唐朝。至于说印度那边,吐蕃倒也动过心思。但问题是,印度的气候条件,很不适合吐蕃人生活。所以最后,吐蕃只是选择灭了印度北部的几个政权,然后扶持傀儡统治当地,并未真正控制印度。
看了一圈之后,最终,吐蕃还是将目光投向了青海的吐谷浑。
吐谷浑原本也是一个十分强大的游牧政权,在唐朝初年的时候,一度成了唐朝的心腹大患。可惜在贞观八年的时候,李世民直接派战神李靖领兵,追着吐谷浑主力打,一口气追了两千多里。自那之后,吐谷浑就被唐朝彻底打服了。残存的吐谷浑,虽然还盘踞在青海这边,过着游牧的生活。但是实力已经大幅衰退,并且彻底被唐朝控制住了。
对于吐蕃来说,吐谷浑显然是一个不错的欺负对象。首先,吐谷浑已经被唐朝打残了,很难对吐蕃产生任何威胁。而且,吐谷浑所在的青海地区,一样很适合吐蕃人生活。打败吐谷浑之后,得到那块地盘,吐蕃是可以直接收入囊中的。
于是,经过一系列准备之后,禄东赞正是带领吐蕃,开始痛击吐谷浑,最后逼得吐谷浑残部,不得不龟缩到唐朝边境,请求唐朝的庇护。
吐蕃的进攻,自然引起了唐朝的重视。而且,吐蕃此举,等于是进攻唐朝的属国,唐朝也有足够的出兵理由。但问题是,唐朝此时正忙着收拾高句丽,忙着处理朝鲜半岛的问题,无暇西顾。所以,在这之后,唐朝就忍了几年。
在这几年当中,吐蕃这边,大相禄东赞因病去世。此后,禄东赞的儿子论钦陵,继承了禄东赞的位置,继续领导吐蕃向外扩张。因为之前唐朝并未管吐谷浑的事情,所以此时的吐蕃,胆子也有些大了起来。在论钦陵的带领下,吐蕃直接向西域方向进攻,直接拿下了安西四镇。
这下,唐朝再也忍不了了。
如果是,吐谷浑只是唐朝属国的话,那么安西四镇,已经是唐朝的实际控制领土了。而且,安西四镇在西域的位置十分关键,唐朝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丢掉的。于是,公元670年,也就是李敬玄开始担任宰相后不久,李治正式下令,让唐朝名将薛仁贵带兵,前往高原,以护送吐谷浑王室回国的名义,和吐蕃开战。
提到薛仁贵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都比较熟悉。不管是在演义小说里面,还是在正史上,薛仁贵都是个超级能打的猛人。所以,当时薛仁贵率兵出征之后,几乎没人觉得薛仁贵会输。就连薛仁贵自己,也认为自己一定能赢。当时的薛仁贵,甚至打算直接一口气打到拉萨去,然后直接将吐蕃也彻底纳入唐朝的控制当中。
以当时双方的军力来说,唐军这边,确实有十足的战胜把握。
但问题是,开战之后,出问题了。
当时薛仁贵的副将郭待封,自认为是名将之后,不愿屈居于薛仁贵之下。所以,对于薛仁贵的命令,他也不愿听从。薛仁贵在前面一路猛打突进,他带着粮草在后面慢慢走,根本不听薛仁贵的安排。吐蕃这边,发现这个情况之后,马上派大军袭击了唐军的补给。
没了补给的唐军,再想作战就很难了。最终,薛仁贵兵败大非川,虽然薛仁贵最后还是将唐军成建制地带下高原的,但唐军也是损失惨重。最要命的是,经过这一战之后,吐蕃方面发现,唐军似乎也不是不可战胜的。
此后,吐蕃开始继续向西域方向发力,企图逐渐蚕食整个西域。至于薛仁贵,因为战败被追责的原因,先是被一撸到底,然后被调去朝鲜半岛平定当地叛乱。结果不久之后,又因为在当地战事不顺,直接被流放广西了。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吐蕃开始持续扩张,而且已经失去了对唐朝的忌惮,不再认为唐朝是不可战胜的。如果这个时候,李治马上派一个超级猛人,领兵前往高原作战,痛击吐蕃的话,那吐蕃或许还会有所收敛。但结果,因为种种原因,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李治并未能及时做出反应。虽然两次派自己的儿子领兵,但最后也就是把吐蕃吓回高原了事,并未真正击败吐蕃主力。
如此,几年之后,就到了公元677年,这一年,吐蕃再次侵犯唐朝边境。然后,刘仁轨上书,请求让李敬玄去守西边。而李治因为讨厌李敬玄,想让李敬玄离开中枢,也同意了这次调动。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才会出现如此离奇的一幕:唐军虽然兵强马壮,但主帅李敬玄,却根本从未带过军队。他麾下的将军,也很少有真正能打的猛人。因为从一开始,李治就没打算让他赢!
此时的唐朝内部,能打的猛人其实还真不少。比如被流放广西的薛仁贵,比如使坏水的刘仁轨,再比如之前曾攻略西域十年的裴行俭,都很能打。但因为唐朝的内部斗争,这些名将,一个个都没能前去参战。只有李敬玄这个从未带过兵的书呆子,带兵上了高原。
这场仗,从一开始就没有赢的希望。
公元678年9月,李敬玄带了十八万精锐唐军,上了高原,并且在青海湖附近,和吐蕃主力遭遇。虽然从未带过兵,但李敬玄谨小慎微的性子,还是发挥了作用。遭遇吐蕃主力之后,李敬玄知道自己的斤两,逗留不前。只有先锋刘审礼率军进攻,最后却被吐蕃击败活捉。
刘审礼战败后,李敬玄带着唐军主力,想要撤退,却被吐蕃主力双面夹攻,进退不得,只能退至承风岭被动防御。多亏了这一战当中,有个叫黑齿常之的唐军将军,拼死袭击吐蕃军营,这才为唐军争取到撤退的机会。但李敬玄撤回来之后,没过多久,又在湟川被吐蕃击败。
当李敬玄带着这十几万的唐军精锐,从高原上撤下来的同时,其他方面的唐军,倒是有所斩获。唐军李谨行所部,在青海击破数万吐蕃军。 唐军契苾明所部,也击败了一部分吐蕃军。总算是没让唐军输得太难看,但从先前布置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人本就是李治布置下来,防备李敬玄全军崩溃的后手。
就这样,唐朝和吐蕃的青海之战,以一种极为诡异的方式开始,又以一种极为诡异的形式结束。
此战之后,李敬玄上表称病,请求返回中枢。然而回到京城之后,正当李敬玄打算继续回中书省上班的时候,李治却直接下了一封诏书,直接将他贬为衡州刺史,后又改任扬州长史。
两年之后,李敬玄病逝于任上,终年68岁。
李敬玄虽然死了,而且在他去世一年之后,李治也死了。但吐蕃的这个烂摊子,却被他们彻底留给了后人。经此一战之后,吐蕃越发势大,对西域的蚕食也越发肆无忌惮,最终终于导致吐蕃彻底崛起,成了唐朝后来的心腹大患。
如果当时李治能够派一个真正的猛人,上高原痛击吐蕃主力一顿的话,说不定后来的很多事情,都可以避免了。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百件清代江南女性文物亮相大博辽宁日报讯记者郭平报道10月9日,由大连博物馆与湖州博物馆联合推出的“三月花一世念——清代江南女性的
2022-10-18 16:41
原标题:TVB台庆剧《上车家族》开播(主题)幽默讲述买房甜酸苦辣(副题)羊城晚报记者胡广欣继首部台庆剧《美丽战场》于10月3日开播后,2022
2022-10-18 16:25
原标题:霓裳同咏话人生岳强说起湖广会馆,也许你感到陌生,因为它的繁盛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如果说起在那里上演的戏曲节目,也许你会莞尔
2022-10-18 16:29
原标题:入诗入画的东方美学大展台(引题) 文化综艺永远在创新(主题)近日,随着《诗画中国》《闪耀吧!中华文明》等崭新的文化节目陆续播
2022-10-18 15:39
原标题:先农坛为何要建斋宫?李忠义贾建中聊起天坛的斋宫,许多人都能津津有味地侃上半天,尤其是两道御河的传说。但谈起先农坛的斋宫(即庆
2022-10-18 15:31
原标题:弹幕,为何能让屏幕“飘”起来?大众日报记者于国鹏现在只要在网上、手机上看视频,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一般来说总免不了和弹幕打交道
2022-10-18 15:29
原标题:脱口秀的未来在哪里?大众日报记者朱子钰大众日报实习生陈晶晶从不温不火到人尽皆知,山东籍脱口秀演员孟川只用了六分半的时间——在
2022-10-18 15:26
原标题:真人秀做引子,长短视频+直播探索“拓圈”(引题) 综艺《声声如夏花》尝试定义音乐主播职业标准(主题)羊城晚报记者胡广欣快手综艺
2022-10-18 15:32
原标题:天长地久的传统遗存《留住手艺》盐野米松著英珂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杨秀云春晨,微雨后,宝钗的丫头黄莺儿和蕊官结伴去找黛玉取蔷薇
2022-10-18 09:34
原标题:曾经面临濒危窘境,如今走进人们生活(引题) 非遗日益年轻态引领新国潮(主题)北京日报记者李洋这十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
2022-10-18 09:34
原标题:古人熏衣比现代人还要讲究古人衣服的布料取自天然的材料,像葛、麻、丝、布等,很容易被虫蛀,所以从先秦开始,就有了佩戴香草的习俗
2022-10-18 09:39
原标题: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沈杰群 编剧游晓颖:最戏剧化的故事在家庭《三悦有了新工作》聚焦一个更极致的环境——生命的终点站,殡仪馆。在
2022-10-18 08:47
原标题:纪录片《盛世修典》首播见证超一万件国宝绘画的数字化汇聚过程(引题) 生动镜头语言让国宝“开口说话”(主题)北京青年报记者祖薇
2022-10-18 08:29
原标题:国宝名画《洛神赋图》系列解读之三(引题) 1800年的中国爱情经典曹植的爱情不只是白日梦(主题)文并供图 田玉彬在“《洛神赋图》系
2022-10-18 08:30
原标题:去国博,一展看尽丹青千年(引题)1700余件国宝名画看得过瘾(主题)北京晚报记者邓伟摄北京晚报讯(记者刘冕)一展看尽丹青千年,这
2022-10-18 07:29
全球连线原标题:从老厂区到文化综合体中国工业遗产焕发新生辽宁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之一,拥有众多工业遗产。在这众多的工业遗产中,拥有六十
2022-10-18 07:42
原标题:走进“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引题) 纵览中国百年考古成就(主题)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任胜利自1921年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发掘以
2022-10-18 07:41
原标题:两万支群文队伍绽放龙江大地中国文化报驻黑龙江记者张建友文 图日前,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红光镇义丰村文化大院的50多名演员,正在抓
2022-10-18 05:31
原标题:《儒藏》“精华编”中国部分出版北京日报讯(实习记者何蕊)北京大学日前发布,由北大联合国内外几十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承担的“《
2022-10-17 15:28
原标题:电影《故园飘梦》广州亮相(引题)故园梦、侨乡情,原汁原味呈现(主题)羊城晚报记者李丽以岭南侨乡为题材的电影《故园飘梦》,近日
2022-10-17 15:42
原标题:俄罗斯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开启首轮全国巡演羊城晚报记者何晶10月15日,俄罗斯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在上海大剧院首演
2022-10-17 15:31
原标题:《仙剑奇侠传》视听音乐会10月25日登陆广州羊城晚报记者胡广欣10月25日,《仙剑奇侠传》视听音乐会将在广州太空间上演。本场音乐会由
2022-10-17 15:35
《万里归途》中,张译饰演的外交人员宗大伟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核的角色,他在电影中的情绪转变与人物成长感染了许多观众,有观众感慨,看出了
2022-10-17 07:58
电影《万里归途》中,不仅关注到了深入撤侨前线营救同胞的外交人员,还关注到了在外交人员背后默默支持的外交家属群体。殷桃饰演的白婳有双
2022-10-17 07:58
由饶晓志执导,郭帆、王红卫监制,张译、王俊凯、殷桃领衔主演的电影《万里归途》正在热映中。截至10月8日电影票房已突破11亿,有超2600万
2022-10-17 0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