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历史的趋势,也是天道的循环!在古往今来,朝代的更替,都有着不少人反抗当时的朝廷,以期盼恢复上一代的朝廷,当然这些恢复朝廷的,大多数是皇室宗亲!然而,却有一个王朝,皇室宗亲基本灭绝,全部靠着民间的百姓一次次的斗争,大明朝!他究竟有什么魅力让汉族儿女一次次前赴后继的加入反清复明的伟大壮举之中呢?
明朝自1368年朱元璋建立,到1644年朱由检而灭亡,共传十六帝,国祚二百七十六年!我们首先说一下明朝的国号,他不像秦,汉,隋,唐那般一个字作为国号大字是我们后人加上去的,而明朝的国号两个字,就是大明,大明朝二百七十六年里,从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就是最后清军入关,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仍旧誓死抵抗!
有人说崇祯皇帝朱由检是个暴君,昏君,他诛杀袁崇焕一家,听信谗言,导致大明朝灭亡,其实诛杀袁崇焕的错并不在朱由检,魏忠贤的余党屡次弹劾袁崇焕,都被朱由检一一拦截下来,可见朱由检并不是昏君,他一生六次罪己诏反思自己,是历代皇帝所不能,如果不是魏忠贤的余党勾结金人,陷害袁崇焕,袁崇焕屡屡中计,朱由检也不会下的杀手!
历史上真正的朱由检,并不是昏君,可以说是明君!只可惜生不逢时罢了,在朱由检还没有即位的时候,宦官魏忠贤就开始作乱,自崇祯皇帝登基,北方大旱,大旱还不是最惨的,你看看崇祯皇帝多么的倒霉:“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赤地千里,寸草不生,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西旱东洪涝,九年大旱加蝗虫,十年颗粒无收,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四十年,蝗虫遮天,大旱!人只能啃食草木树皮,甚至易子而食!
如此天灾,在当时老百姓心里,就认为是朝廷做了什么孽,让上天惩罚,而崇祯皇帝朱由检也认为自己政策失误造成了上天降罪的征兆,于是自己进行了忏悔,检验自己的过失,第一次下了罪己诏!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认为皇帝的失职,于是揭竿而起,天灾人祸,血流成河骨满山!让大明朝的江山岌岌可危!
祸不单行,崇祯十三年开始,爆发了大规模的瘟疫,一直持续到崇祯十七年,外忧内患,让大明朝雪上加霜,清军势如破竹!说来也奇怪,这一场持续了多年的瘟疫,在顺治帝元年,竟然莫名其妙的消失了,就像根本没有来过一样,要不是那死去了几千万的人口,还以为是一场噩梦!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七日,农民起义军攻入京城,大明江山此刻气数已尽!崇祯皇帝一生呕心沥血,勤俭节约,却不占天时与地利,在李自成攻占北京的时候,崇祯皇帝本来可以带着家眷逃往南京的,毕竟那里才是大明朝的根源!但是崇祯皇帝根本没有那样做,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他亲自提着宝剑与三千忠烈,誓死战到底!
无力回天!崇祯亲手杀死自己的至亲至爱,然后用血写在蓝袍上这么一段话:”朕凉德貌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然在在煤山的一颗歪脖子树上自尽!时年三十三岁!他一生勤于政务,励精图治,然而却没有力挽狂澜,悲壮而又不甘的结束了一生!
大明朝的灭亡,并不在崇祯皇帝,只能怪时运不济,所有的矛盾都在他上位之时爆发而已!别人可以逃避可以投降,但是他不可以!
崇祯皇帝的贞烈让人佩服,清军入关之后将崇祯遗体以帝王规格安葬,并且全国服丧三日!一代铁骨铮铮的大明朝就此结束了,而崇祯皇帝的死,也代表着汉人的最后一位皇帝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书和远方家乡的友人,介绍一位喜好写作的同事与我相识,我们互加了微信。他发来了一张照片,是我当年在他所居住的吴桥县城新华书店买
2022-09-23 15:32
原标题:古旧书博览会在京开幕展示展销近万种优质古籍善本等中新网北京9月22日电“万阅典藏”2022潘家园第四届古旧书博览会今天在北京潘家园旧
2022-09-23 15:27
原标题:中国记协公示第32届中国新闻奖、第17届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自9月23日起,中国记协在中国记协网、新华网公示第32届中国新闻奖、第17届长
2022-09-23 15:28
原标题:法官严肃活泼案例照进现实(引题)《底线》一部法治正剧如何让人欲罢不能(主题)北京青年报记者杨文杰 靳东扮演的基层人民法院立案
2022-09-23 15:29
原标题: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任溶溶辞世中新网上海9月22日电(王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任溶溶于9月22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0岁。作
2022-09-23 09:35
原标题:60+,70+,80+(引题)“余热型”女演员银幕抢风头(主题)羊城晚报记者李丽实习生冼凤仪电影《妈妈!》正在热映,84岁的吴彦姝演技惊
2022-09-23 09:33
“节气里的韵味中国”原标题: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暑退秋澄气转凉,日光夜色两均长”。秋分时节,昼夜等长,寒暑均分,不偏不倚,秋天恰好
2022-09-23 08:27
原标题:年轻人为“的地得”较真儿让交流实现更多可能参加“的地得十级学者”资格考试,你能考几分?在年轻人活跃的网络社区上,一个名叫“的
2022-09-23 08:38
原标题:山东“非遗课堂”走进澳门校园新华社澳门9月22日电(记者李寒芳刘刚)“烟台仙境”剪纸屏风、活灵活现的济南皮影戏、栩栩如生的东明粮
2022-09-23 07:34
原标题:“纹”以载道——中华民族传统纹样精品及创新设计展在维也纳举办新华社维也纳9月22日电(记者于涛)“纹”以载道——中华民族传统纹样
2022-09-23 07:38
“解码二十四节气”原标题:秋分:月明风清庆丰年“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宋代文学家谢逸的《点绛唇》描绘了秋
2022-09-23 07:30
原标题:第三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颁奖人民日报海外版电(傅振举)9月11日,第三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颁奖典礼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举行。本届获奖
2022-09-23 05:24
原标题:汇聚戏迷、传播越剧,浙江嵊州在全国建立180余个“爱越小站”——(引题) 小站大舞台聚拢爱戏人(护文化遗产彰时代新义)(主题)人
2022-09-22 22:35
原标题:“二里头遗址发现更多道路及两侧墙垣”意味着什么(引题) 最早的王朝都邑现“网格化”布局(主题)光明日报记者王胜昔光明日报通讯
2022-09-22 15:46
原标题:这只兔从神话中走来——(引题) 《故宫日历》又上新了(主题)光明日报北京9月21日电(记者李韵)故宫博物院日前举行2023年《故宫日
2022-09-22 15:39
原标题:生动讲述思政教师育人故事(引题) 《我和我的思政老师》献礼二十大(主题)今晚报讯(记者丁晓晨)由天津市教委指导、海河教育园区
2022-09-22 15:27
原标题:评分一路跌至2 1,《东八区的先生们》刷出国产剧低分下限(引题) “差到冒犯观众”,这部剧给创作者敲响了哪些警钟(主题)文汇报记
2022-09-22 15:30
原标题:用戏剧讲述城市的动人故事(新语·让好声音成为最强音)今年6月底,北京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开启试运营。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的前身
2022-09-22 15:40
原标题:袁运生个展在798艺术区开展(引题) “眺望远方”聚焦抽象水墨绘画(主题)北京日报讯(记者王广燕)奔放的水墨线条在纸面游走,其中
2022-09-22 09:31
原标题:永定门御道斑驳间讲述中轴线故事何岩巍在2022年5月通过的《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中,有一处整体保护对象需要人们俯身才能
2022-09-22 09:46
原标题:琵琶演奏家赵聪国乐新作《三星堆·神鸟》“数实融合”限量发行3千份中新网北京9月21日电(记者应妮)为致敬三星堆文化,中央民族乐团团
2022-09-22 08:48
原标题:《故宫里的大怪兽》第二季开启打造中国孩子自己的传统文化幻想世界中新网北京9月21日电(记者高凯)御花园里的那扇朱门再度开启,名叫李
2022-09-22 08:28
原标题:更丰富、更便捷、更对味儿(引题) 86 6%受访青年感到可选择的文化活动变多了(主题)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品芝实习生朱锐 近十年来
2022-09-22 08:44
原标题: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执法检查报告出炉(引题) 中轴线申遗保护驶入“快车道”(主题)三山五园地区山水田园风貌逐渐恢复(副题
2022-09-22 08:48
原标题:“好评中国”作品持续征集中申报延至12月31日红网时刻新闻9月21日讯 (记者王嫣)“品”山河壮美,“评”奋进中国。2022“好评中国”
2022-09-22 0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