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全球快播报】建文帝作为正统帝王,为什么会被小小的藩王打败?

时间:2022-09-06 09:27:17    来源:趣历史网    

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爆发了争夺帝位的战争,史称靖难之役、靖难之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399年8月6日,由朱棣“计划”已久的“靖难之役”爆发,以“清君侧”为理由出兵稍有些牵强,实际上是为了夺侄子建文帝的皇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历史上由于削藩导致藩王反抗成功的案例不是很多,那问题来了,实力强大的建文帝为何被小小的藩王朱棣打败?

原因一:建文帝朱允炆根基不稳

朱元璋在位时,最喜欢的儿子太子朱标早逝,去世后把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在古代许多制度是不灵活的,比如古代讲究"嫡长制",也就是皇位传给嫡长子,嫡长子没有,传给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时年龄刚刚二十岁,试想一下,刚刚登上皇位,思想比较单一,权威远远不够,怎么能斗得过南征北战的朱棣呢。

原因二:既单纯又急于求成

朱允炆刚即位思想比较单纯,竟受黄子澄,齐泰等鼓动开始有了“削藩”的想法。自古以来,藩王确实是朝廷稳定的障碍,但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削藩,特别缺乏权威的时候。可朱允炆偏偏是在继位后不久便开始实施“新政”。这使得很多朝廷大臣反对,而使朱允炆失去部分大臣支持

原因三,战略上的失误

除了对实施“新政”外操之过急外,在“削藩”战略上也有问题。在朱允炆众多叔叔中,势力最强的当属晋王朱棡和燕王朱棣,可此时朱棡已去世,就势力最强的当属朱棣。正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可朱允炆的战略为先除去势力最弱的藩王,再除去实力强的,这就导致势力强的藩王有准备的机会。

这也是朱棣装疯的主要原因,建文帝在削藩前期还算顺利,可朱棣见身边的藩王逐渐减少,自己有一天也会被消灭,于是表面上装疯,让朱允炆对自己放松警惕,内地里积蓄力量,筹划如何对付朱允炆。所以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想必已经成竹在胸。

原因三,朱允炆方武力太“弱”

朱允炆继位后,年号为建文,“建文”表露了朱允炆的决心,是想一改前朝“重武轻文”的政策。同时又对许多朝事不了解,只能依靠老臣,最主要的为齐泰、黄子澄,而这两个恰巧全是文官,这就导致朝廷武官受到挤兑。

所以在靖难之役发生时,连李景隆这样的几乎没上过战场的都上阵为将。正所谓将帅无能累死三军,李景隆为将,兵再多,终究是一盘散沙。

原因四,朱允炆太弱

历史记载朱允炆的外在形象是温文尔雅的书生气,性格温和腼腆,不够强势,这样的皇帝在战役中势必吃亏。还有朱允炆曾对自己将士说,不要伤害叔叔,我不想落下骂名。这样也使得将士们冲锋陷阵,心里也有了包袱

原因五,朱棣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朱棣出师有名,分封藩王的是朱元璋,那么藩王存在就是祖制,朱允炆听信谗言削藩,那就是违背祖制。所以朱棣起兵是以“清君侧”之名起兵,是除去违背祖制的奸佞之臣。

第二,燕王是底子很厚,燕王朱棣是个武将,曾多次征讨蒙古,自己在带兵上有十足的经验,非常善战。这么多年和朱棣一起南征北战的将士也甘愿跟随朱棣,这样的班底怎么能轻易撼动。

第三,战略上朱棣也很高明,朱棣和朱允炆方的兵力相差还是很悬殊的,在靖难之役爆发时,朱棣屡次战败,被围困在北平。朱棣决定奋力突围后,不解决北平周围的势力,而是安排自己儿子坚守不出,直击南京。在解决了南京周围的几股势力后,兵临城下,此时朝廷早已乱成一锅粥,就这样朱棣“轻而易举”的拿下的南京。

经过了长达四年的征战,“靖难之役”以朱棣获胜而告终,而朱允炆也在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有传闻他从密道逃走出家为僧,也有说是自尽而亡。无论朱允炆什么去了哪里,这皇帝确实憋屈,仅在位4年,最后皇位还被自己叔叔夺了去,这也许就是命运吧。

标签: 靖难之役 南征北战 一盘散沙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