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五代时,由于皇权衰微,兵权旁落,因而兵变不断,不仅祸乱朝政,而且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大抵五代之所以取天下者,皆以兵。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这造成了先秦以来的儒家文化受到很大的冲击,使得当时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发生改变。
自从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以来,宋朝以文治国的基本基调就算是定下了。尽管军事上宋被周边国家暴揍了个遍,但在经济、文化、科技上都达到了任何一个封建王朝无法企及的高度,所谓"登峰造极于赵宋一世"就是如此。
(资料图)
虽然宋的灭亡要一定程度上归咎于他的"重文轻武"的国策上,武将的地位堪比看门狗,简直惨不忍睹。但是以武立国的宋也不一定见的国祚长久,看秦、隋两代,均是以武治国,结果二世而亡,大汉延绵数百年也是内乱不断。因此可见延长国祚都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
"崖山之后无中华"大宋的灭亡令无数人惋惜,有人认为丢了燕云十六州的大宋是瘸了脚的大宋,也有人说大宋是生错了时代,在大宋弱,而是当时的蒙古、金、辽太猛,宋的强在与他们相比之下反而是一种弱。
在以往,中原王朝面对来自北方的威胁不过是一群尚未开化的游牧民族,战斗力有限,基本就是靠着抢劫式的打法来中原王朝抢一波就走,而宋面对的是一群已经汉化了的,有着自己固定领土的农耕国家,他们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也有着完备的战争机器。他们对待战争的方式也已不再是抢了就跑,而是攻一城,占一城,然后消化其资源,同化其人口。
在经历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后,"兵强马壮者为天子"已经成了大多数人的共识,赵匡胤看着皇帝像走马灯一样换的同行前辈们,不禁问自己,今天我造别人反,别人以后就不会造我的反吗?那该怎么办?只要武将没兵就可以了嘛,宋太祖于是"杯酒释兵权",彻底解除当初的老下属们的兵权。
不仅作为皇帝认为五代十国这个乱世容易莫名挂掉,文人、武将、百姓也是这们认为,文人觉得大乱之世不仅自己的身家性命难以保障,而且齐家治国的理想根本难以实现。别以为刀口上舔血的武将们很乐意处于乱世之中,武将们打仗的目的世什么?还不是荣华富贵吗,而现在的皇帝愿意给自己荣华富贵,那么谁还想胆战心惊的过日子不是?百姓们更是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所以重文轻武是社会各阶层的共识。
宋朝重文轻武是因为之前的五代十国是重武轻文,所以宋朝有些矫枉过正了,因此形成了重文轻武的局面。
因为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尤其是开国皇帝,在开国以后,就会总结之前朝代尤其是前朝的亡国原因,借鉴之前朝代制度上的优势,以参考其失败之处,来完善本朝的制度,所以越到后面,往后的朝代参考的越多,制度自然越完美,因此明清被称之为君权高度集中朝代。
而在这个借鉴过程中,一般来说前朝对于本朝影响最大。以明朝来说,明朝为什么有刚明之称呢,很大原因在于明朝开国以后,主要借鉴了唐宋的得失,虽然前面是元朝,但主要借鉴了宋朝的利弊之处,因为宋朝对外太过软弱,所以明朝对外是绝不让步,宁死不屈。
自古以来新朝皆以前朝为殷鉴,所以秦始皇以春秋战国的同袍混战而推行郡县制,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汉高祖刘邦又戒秦亡之孤立而大封刘姓王,让汉虽亡国,但不失天下。所以在读史实切记不可专注于一个朝代,而是可以多个朝代一起看,眼光放长远一些,如在读宋史之前,多去读读晚唐、五代史,这样对于宋崇文抑武的做法就会理解许多。
宋是根据科举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步入仕途的。于是出面了所谓宋真宗在《劝学诗》所描写的"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局面,逐渐在社会上形成了"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的风气。士人们对科举考试的狂热追求,让这些士人知识分子倾毕生精力专注于追求科举功名,根本无暇顾及其他,这样底层平民阶级就不会对统治阶级造成威胁。
根据《宝佑四年登科录》所记载:宝佑四年录取进士601人,其中官僚出身的184人,平民阶级就有417人。可见,在当时社会,平民百姓如果要进入仕途,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科举考试。
尽管终宋一世,不失武将,也不失儒将。很多行军打仗的将领都有着非常高的文化素养,如辛弃疾、岳飞等。但是宋的重文轻武的国家意志,把送人的三观都改变得很彻底,在五代当兵是一种光荣的事,而到了宋朝以当兵为耻,以靠功名为荣。这要是放五代,有这种想法的人,可能连坟都找不到。但是宋之不振,并不能全归因于重文轻武,因为这种国策不过是对五代十国弊端的一种纠正。具有很强的进步意义,也适应了时代的发展。
虽然宋朝因为重文轻武,在今天被很多人骂的狗血淋头,但就当时的五代十国重武轻文的背景来说,宋朝如果不重文轻武,那么恐怕又是一个短命王朝,结束不了五代十国大乱世,还不知道五代十国又要乱到何时。可以说重文轻武还是有着其积极的一面,那就是限制了武将的权力,使武将不能犯上作乱,宋朝不至于走上之前老路,因为武将谋反成为短命王朝。宋朝也因为自身的稳定,方才结束了五代十国大乱世,大致统一了中国。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有三大发明"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是发明于宋朝或在宋朝得到实际应用的,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也是在那时发明并使用的,写《梦溪笔谈》的那位科学家沈括,就生在宋朝,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宋朝百万人口的城市达到了五个,城市化率达到了30%,出现了一大批世界首创的制造厂与加工厂,经济总量达到了全球的75%。宋朝是最接近现代的封建王朝。如果你选择穿越,是不是愿意生活在这个世界经济第一、文化第一、科学技术第一的超级大国呢?
不过宋代对武将们的限制、束缚,让带兵打仗的将领们的水平往往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例如岳飞北伐时,宋皇在后不仅没什么帮助,反而十二道金牌急令岳飞回京。让岳飞不由大泣:"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重文轻武政策,为宋朝的稳定和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没有什么政策是千古不变的真理,一味抱守残缺,必然陷于失败。对于宋来说:兴也"重文轻武",亡也"重文轻武"!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敦煌奇妙夜》带来“敦煌之旅”北京日报讯(记者韩轩)继深圳、广州等地的巡演后,9月2日至3日,亲子音乐舞台剧《敦煌奇妙夜》在北京
2022-09-05 15:27
原标题: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落幕北京日报讯(记者王润)昨天,话剧《求仙学道》在国家话剧院小剧场上演。该剧也为为期五个月的第七届中国原创
2022-09-05 15:27
原标题:贾浅浅:这三首诗不是我写的9月4日晚,贾浅浅独家授权顶端新闻发布辟谣:“《雪天》《真香啊》《黄瓜,不仅仅是吃的》这三首诗歌,不
2022-09-05 15:36
原标题:以主角的艺术担当角逐“文华”文 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陕西人艺茅奖三部曲继《白鹿原》和《平凡的世界》之后推出的话剧《主角》,9月3
2022-09-05 15:25
原标题:暑期档票房超91亿元(主题)创三年来同期最佳成绩(副题)天津日报讯(记者张钢)据国家电影专资办数据,截至8月31日24时,今年电影市
2022-09-05 15:31
新华全媒+原标题: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日前开始,“繁星盈天——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在郑州博物馆文翰街馆面向公众展出。本次展览以“百
2022-09-05 09:27
原标题:国产动画片《青蛙王国之极限运动》在京沪首映,全国超前点映拉开大幕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彭冰柳姗姗作为《青蛙王国》系列IP的第三部,
2022-09-05 09:39
原标题:全国100处考古发现代表性文物亮相郑州新华社郑州9月4日电(记者史林静、吴刚)良渚遗址神人纹玉琮、二里头遗址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
2022-09-05 09:41
原标题:江西开展省级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县创建人民日报南昌9月4日电(记者王丹)日前,江西省公布第一批省级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县创建名
2022-09-05 09:31
原标题:繁星盈天一眼千年(主题)——在百年考古发现中探源中华文明(副题)光明日报记者王胜昔光明日报通讯员郝永飞9月4日,参观者在“繁星
2022-09-05 09:45
原标题:云南非遗文化展示亮相服贸会云南日报讯(记者韩成圆实习生吴姣)9月2日下午,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国家会议中心综合展区内,
2022-09-05 08:25
原标题:青海省博物馆连续六次入选全国热搜博物馆百强榜中新网西宁9月4日电(记者李江宁)记者4日从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日前,由中国文物
2022-09-04 16:43
原标题:故宫博物院首部音乐儿童剧《甪端》首演光明日报北京9月3日电(记者李韵)经过近两年的筹备,故宫博物院首部音乐儿童剧《甪端》于2日在
2022-09-04 15:46
原标题:《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译者薛范辞世(主题)译配发表世界各国歌曲近2000首曾6次获得俄罗斯联邦褒奖(副题)北京青年报记者田婉婷 上海
2022-09-04 15:42
原标题:《小井胡同》再登首都剧场重温老北京岁月变迁中新网北京9月3日电(记者高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话,热火朝天的生活气息,北京人艺京味
2022-09-04 15:36
原标题:“白石金刀”写生中国,写生美丽北碚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李国 通讯员赵俊9月3日至9月28日,“白石金刀”写生中国,写生美丽北碚主题
2022-09-04 15:43
原标题:第六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收官(引题)“90后”创作者成为中坚力量(主题)今晚报讯(记者高丽)由阅文集团主办的第六届现实题
2022-09-04 15:25
原标题:诺奖得主古尔纳作品首度整体引进天津日报讯(记者仇宇浩)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作品首度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整
2022-09-04 09:25
原标题:2022年暑期档票房达91 35亿元人民日报北京9月3日电(记者刘阳)来自国家电影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暑期档(6月1日至8月31日)电影总票房达91
2022-09-04 09:24
【艺评】原标题:网剧不需要虚假“神话”邓崎凡中国的一部网剧能有多火?很多时候,它的播放量,全球人口数加起来都达不到。比如,2017年,在
2022-09-04 08:36
【三工艺苑】原标题:抄起“武器”能灭火拿起乐器能演奏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赵黎浩通讯员李嫒池鼓槌敲响四下,随后小号进入,接着是萨克斯、黑
2022-09-04 08:31
原标题:著名歌词翻译家薛范逝世曾翻译《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在我国,广为流传着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海外经典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雪绒花》
2022-09-04 05:30
【新书榜单】原标题:有形的文化无形的生活《英国国家美术馆·细究名画(全九册)》[英]马乔里·威斯曼艾丽卡·朗缪尔等著汪畅王婷等译广西师
2022-09-04 05:49
原标题:深情浓得化不开(主题)——读侯军散文集《雪霁》(副题)阿镗侯军新书《雪霁》(四川人民出版社)有着浓郁的“亲情友情家国情”,更
2022-09-04 05:42
【高谈阔论】原标题:读书是个技术活秦延安许多人以为,能识字便会“开卷有益”,其实读书也是一门技术活。教育学家叶圣陶一生致力于语文教育
2022-09-04 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