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今日热文:汉武帝为什么推崇儒家思想?本意是为了加强统治

时间:2022-08-05 09:48:48    来源:趣历史网    

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文学家。刘彻七岁被立为皇太子,十六岁继承皇位,在位五十四年,功业甚多。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说到汉武帝,大家能想到的恐怕就是张骞通西域、北伐匈奴、南征南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官营等事情。他武功赫赫自不必多说,其独尊儒术确定了两千年的官方思想也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汉武帝独尊儒术,是因为儒家思想有利于皇权独裁,同时他所尊的儒,不是孔子原汁原味的儒,而是由董仲舒加工过的“新儒学”。一句话可以概括汉武帝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有利于自己的统治!


(资料图)

董仲舒的“新儒学”核心思想

董仲舒对儒家学术的推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没有董仲舒,就没有后来的儒家思想两千多年的统治地位,甚至没有我们今天的中国人。

孔子的儒家思想诞生以来一直不受统治阶级所接纳,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儒家思想本质上是复古主义,与时代潮流不合拍。董仲舒的贡献在于他吸收法家思想,在儒家思想里融入了时代特色,让儒学成为皇权统治的工具,从而深得汉武帝赏识,让儒学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天人感应”思想

天人感应有两层含义,一层它强调君权神授,以上天名义承认皇权的神圣。君权神化,对巩固皇权,强化帝制统治,稳定社会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因此得到了最大的受益人皇帝的推崇。

天人感应的另一层含义是,君主应该法天德民,如果失德,上天就会以地震、日食、水旱灾、流星等灾异现象警告皇帝,皇帝如果不思悔改,就会有被“更天命”(改朝换代)的危险。

二、“大一统”思想

所谓大一统,就是两个统一,即政权统一、思想统一。

这是董仲舒从《公羊春秋》中提炼出来的思想,他认为,大一统是天地运行的基本法则,是常理,因而人类应该法天而行。所以,天下必须思想统一,建立统一的制度、统一的法律、统一的行为准则,并由此构建一个统一的政权。

三、“皇权独尊,以德治国”思想

董仲舒认为,为了社会的稳定,应该抛弃严刑峻法,代之以德政,他反对一切导致贫富两极分化严重的制度,强调“调均”,主张皇权独尊,遏制豪强兼并,与民休息。

汉武帝为何推崇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为何从故纸堆中重新脱颖而出,被汉武帝选中为治国思想呢?原因就是汉武帝看到了“新儒学”给他带来的几大好处:

一、有利于皇权唯我独尊

在汉武帝之前,西汉治国思想一直强调黄老无为,黄老思想认为,最成功的治理模式就是不折腾,顺应天时,最好的统治就是没有统治者,至少统治者的存在感要低。

这种思想对皇权的至尊是不利的,更与汉武帝的独裁统治思想格格不入。我们对比一下黄老思想和新儒学思想下皇权的差异。

黄老思想下,皇帝是人,是管理者,三公九卿是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参与人和执行人。而新儒学思想下的皇帝则是天之子,是神的意志在人间的代表,是凌驾于人之上的至高无上的半人半神。帝国的所有的决策都来自于皇帝,三公九卿只是执行人,丞相几乎是摆设。

二、有利于中央集权主义

西汉初年藩王势力对中央政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七国之乱后,诸侯王势力受到严重打击,但依然是帝国重要的政治力量,藩王之乱依然不时爆发。

儒家思想大一统的理论,为削藩开边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为打击藩王势力,实现中央高度集权的政治模式提供了落脚点。这一点正中时弊,有很强的时代特征,也是儒家思想被汉武帝喜欢的很重要原因。

三、有利于封建统治稳定

更重要的是,儒家思想作为统一的治国理念后,它所倡导的一系列思想体系,与皇权统治结构相结合,想成了一整套的思想和制度,以这个思想和制度为框架,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结构。

在这个结构中,固定了皇权与士大夫平民之间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自西周宗法制崩溃后,第二个影响深远的帝制宪法。

也就是说,汉武帝推崇儒学,既是儒学切合了时代特征的需求,又切中了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和个人皇权独裁的要求,同时还满足了以皇权为核心的社会长期稳定的愿望。

儒家思想与社会稳定开放、统一的关系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确实对社会稳定和发展,及国家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不过,汉武帝的初衷并不在于此,或者说他关注的重点并不在于此。

汉武帝当时最关心的就是两个问题:一是削弱藩王势力,强化中央集权;二是现实皇权独尊,进而实现独裁统治。这两个问题既是当时的现实存在的弊端,又是汉武帝个人的需求,这才是他独尊儒术的原因。

标签: 儒家思想 独尊儒术 天人感应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