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焦点讯息:吴起本是吴国人,为何会为魏国效力呢?

时间:2022-08-01 15:28:04    来源:趣历史网    


(资料图片)

战国时代,人才辈出,明君忠良,文臣武将,都各自在这个历史舞台上用生命完成了最精彩的表演,但是他们逃不过宿命,都如流星一样,在历史的天空一划而过,而名将吴起,属于亮眼的一颗。

吴起的生平很奇特,他原本是卫国人,却不在卫国一展身手,先后仕从鲁国,魏国和楚国,按古代贤人的标准,他是个不忠的人。母亲去世了,他没有回家奔丧,导致儒家大贤曾子与他断绝了师生关系,他也是个不孝的人。在高位而征伐无数,使他国百姓流离失所,他更是个不仁的人。为得官位,杀害结发妻子以求取功名,他还是个不义的人。这样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人,在他的时代还屡屡建立了不朽的功业。要剖析吴起为人,还是要从他生平经历来看。

据史记记载,吴起为人很残酷,少年时便有大志向,家里本来是很富裕的,但是为了做官,把家产都败光了,最后在卫国也没有求得一官半职,乡里人笑话他,他便杀了三十多人,还对母亲发誓不做将相不回卫国。后来母亲死了也没回来,致使曾子与他决裂。这个记载是鲁国人讨厌他而说的一段话,真实性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基本可以猜测吴起至少是个偏执狂。

鲁国人对他的评价很差,在道德的压制下,吴起在鲁国呆不下去了。这时魏国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魏国是刚刚参与了三家分晋,立国时间不长,急需打出名堂,魏文侯问臣下,吴起这个人怎么样,臣下说他人不怎么样,但论用兵,司马穰苴也比不过他。现在是什么时候,什么道德不道德,能打就行。于是魏文侯用吴起为将,打败秦国并攻下五座城,以后更是创立了让人闻风丧胆的魏武卒。

吴起在魏国的时候还发生了两件事,是关于吴起的两段对话,一个是文候的儿子武侯,一次与大夫们在西河上游玩,魏武侯感叹魏国的山河壮丽,是魏国强大的原因,吴起说以前三苗氏,夏桀,商纣,哪一个不是有广袤的土地,险阻山川等天然优势,最后还是被灭亡,都是因为不修德行,所以国家的存亡和强大是在于修德行而不是依靠险峻的屏障。看来吴起真是学到了儒家的精髓。还有一个是武侯封了孟尝君田文做国相,吴起不服,与田文进行的辩论,吴起说在治理军队方面,治理百官充实府库方面,对外征伐开疆拓土方面,你跟我比怎么样,田文说了三个不如子,后来只说国君年幼,局面还不稳定所以用了我田文。在权势名望面前,吴起又把儒家的宗旨抛诸脑后了。

之后田文死,魏武侯疏远了吴起,吴起自知得罪了包括武侯在内的魏国贵族,便跑到楚国。楚悼王执政时期,楚国已渐渐落后,正好吴起的本事就是变弱为强,两人一拍即合,吴起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相,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位子,上任后他进行了有名的吴起变法,对楚国的贵族士大夫等高层大肆打压,对外平百越,灭陈蔡,拒三晋,西伐秦,楚国在短时间就翻身了。但吴起又得罪了楚国的贵族阶层,后来楚悼王去世,在丧礼上,贵族群起攻吴起,乱箭把他射杀了。吴起终于结束了他追名逐利的一生。

吴起在历史评价上绝对不算好人,但客观上,他实在是很有了不起,只是他身处战国,这个时代已经抛弃了春秋大义,谁的拳头硬谁就为王为候。吴起虽然深得儒家道义,在追逐名利面前,他舍弃了道义。在被杀之前,他本可以像前两次一样逃走,但他没有,他是自杀,也许他累了,也许他后悔了,没得到之前拼命想得到,得到之后万念俱灰,他明白了所有的功名利禄会像楚悼王一样,最终都会逝去,现在天下人都知道他吴起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治国平天下又如何,不修身,不齐家,德行方面还有什么好说的,也许为了逃避,也许为了赎罪明志,离开是他唯一能做的选择。

标签: 不忠不孝 不仁不义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