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世界热闻】在正史中,夷陵之战时东吴都损失了哪些大将?

时间:2022-07-12 09:25:11    来源:趣历史网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刘备称帝后对东吴发动的第一场重大战役,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相关资料图)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蜀汉军团在夷陵之战中至少斩杀了 李异、谢旌、谭雄、崔禹、史迹、夏恂、周平、甘宁、潘璋,再加上自投罗网的糜芳傅士仁和被他们刺杀的马忠、被东吴捆起来送回去的范疆张达,东吴可谓损失惨重。

如果把糜芳傅士仁范疆张达都算上,东吴总共至少损失了十四员大小将官,刘备虽然兵败夷陵,但还不算一败涂地,起码干掉了杀害关羽张飞的直接凶手。

但是演义很丰满,历史很骨感,在夷陵之战中“被斩杀”十四个东吴将官,有四人失踪,还有五个纯属虚构人物,除了这八个人,另外五个的结局都不能令人满意,刘备退回白帝城后郁郁而终,可能也跟他未能手刃仇人有关。

在讲述这十四员东吴将官在正史中是否存在和最终结局之前,我们还是来看看他们在《三国演义》中是怎么“死”的。

父仇子报,天经地义。既然罗贯中先生想让关羽张飞的仇人毙命,自然要请关兴张苞动手,于是这两位后起之秀大发神威,孙桓手下头号大将李异率先授首:张苞三十回合击败谢旌,李异抡起蘸金斧接战,吴军裨将谭雄一冷箭射倒张苞战马,“李异急向前抡起大斧,望张苞脑袋便砍。忽一道红光闪处,李异头早落地。”

关兴一刀斩杀李异,三十回合击败孙桓,张苞换马再战,一矛挑死了孙桓的二号大将谢旌,射杀张苞战马的谭雄也被关兴活捉,“斩首沥血,祭了死马”。

关兴张苞首战告捷,又擒斩了吴将崔禹,老将黄忠不甘示弱,三回合刀劈了潘璋部将史迹。

东吴小杂鱼被蜀汉二小将杀得差不多了,终于轮到十二虎臣中的韩当、周泰出马,结果又送了两颗人头:韩当部将夏恂被张飞一矛刺于马下,周泰的弟弟周平也被关兴一刀斩了。

熟读三国史料的读者诸君都知道,周泰字幼平,算起来应该是兄弟中的老疙瘩,他即使有弟弟,也不能叫“周平”。

跟周平一样,在史料中找不到记载的,还有崔禹、谭雄、史迹、夏恂——或许其他史料中有关于这五个人的记载,只是笔者没看见而已,这方面的资料,还要提请读者诸君补充、赐教。

周平等五人可能是罗贯中先生虚构,陆逊的部将李异、谢旌却非虚构,他们一直战斗到夷陵之战结束,给蜀汉军团制造了很大麻烦:“陆逊遣将军李异、谢旌等将三千人,攻蜀将詹晏、陈凤。异将水军,旌将步兵,断绝险要,即破晏等,生降得凤。又攻房陵太守邓辅、南乡太守郭睦,大破之……(刘备兵败)吴遣将军李异、刘阿等踵蹑先主军,屯驻南山。秋八月,收兵还巫。”

“被关兴张苞斩杀”的李异谢旌并非虚构也没有战死,“被番王沙摩柯射杀”的甘宁、“被关平斩杀”的潘璋,读者诸君也知道他们的名头,《三国志·卷五十五·吴书十》写得很清楚:“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也。潘璋字文珪,东郡发干人也。”

甘宁的勇悍,在东吴诸将中似乎可以排进前五名甚至前三名,他百骑截营给曹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在演义小说中,却死得很憋屈也很悲壮:“甘宁正在船中养病,听知蜀兵大至,火急上马,正遇一彪蛮兵,为首乃是番王沙摩柯,生得面如噀血,碧眼突出,使一个铁蒺藜骨朵,腰带两张弓,威风抖擞。甘宁见其势大,不敢交锋,拨马而走;被沙摩柯一箭射中头颅。宁带箭而走,到于富池口,坐于大树之下而死。树上群鸦数百,围绕其尸。吴王闻之,哀痛不已,具礼厚葬,立庙祭祀。”

熟读三国史料的读者诸君当然知道黄忠没有参加夷陵之战,因为黄忠连刘备称帝都没赶上,他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八月就去世了。甘宁比黄忠辞世的时间更早,六朝史料集中的《建康实录·卷一》明确记载:“建安二十年冬,折冲将军升城督甘宁卒。宁子兴霸,临江人也,少为吏,轻财重士……”

夷陵之战发生在公元221年7月 至 222年8月之间,那时候甘宁墓木已拱,根本就不可能在病中被沙摩柯一箭射中头颅。

甘宁活着的时候连关羽都不怕,当然他也不怕曹操,至于杀害关羽的两个主要凶手潘璋、马忠,很遗憾,他们并没有被关兴斩杀,也没有被糜芳傅士仁刺杀。

马忠在擒斩关羽之后,就从史料中消失了,我们可以把他和傅士仁、范强(小说中为范疆)、张达一起列为“正史失踪人员”。

马忠消失了(蜀汉也有一个叫马忠的,后来还受封镇南大将军、平尚书事、彭乡侯,但他肯定不是从东吴叛逃去的),潘璋却依然在《三国志》中蹦跶的挺欢:“璋性奢泰,末年弥甚,服物僭拟。吏兵富者,或杀取其财物,数不奉法。监司举奏,权惜其功而辄原不问。嘉禾三年卒。”

嘉禾三年就是公元234年,这就是说:潘璋在夷陵之战结束十多年后,还在东吴嚣张跋扈横行不法,孙权也拿他有点没辙。

在夷陵之战中被蜀汉军团“斩杀”的十四位东吴将官,咱们已经盘点完了十三个,其中有五人可能纯属虚构,还有四人在史料中失踪,李异、谢旌肯定没被斩杀,甘宁和潘璋的死亡时间有明去记载,现在就剩下糜芳一个叛徒没说了。

过去有一句老话:“脸皮薄,吃不着;脸皮厚,吃个够。”“国舅糜芳”的厚脸皮并不仅表现在“面带数箭”还能跑能说,他背叛刘备后,就是凭着城墙拐弯一样的厚脸皮,在冷嘲热讽中苟全性命,刘备死了他都没死。

叛徒是什么时候都不受待见的,尤其是像糜芳这样“国舅”身份的叛徒,到了东吴也是文人踩踏的对象,差点因喝酒耍滑头的虞翻,就经常寻糜芳的晦气。

虞翻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精通《易经》和医术,同时也会耍长矛,他在赤壁之战前跟张昭一样力主投降,赤壁之战后,他又成了一个鹰派,专门跟叛徒过不去,连于禁也没少受他欺负。

荆州之战后,于禁从荆州囚徒变成东吴座上客,只有虞翻不给他好脸色看,甚至还要拿鞭子抽他:“权乘马出,引禁并行,翻呵禁曰:‘尔降虏,何敢与吾君齐马首乎!’欲抗鞭击禁,权呵止之。后权于楼船会群臣饮,禁闻乐流涕,翻又曰:‘汝欲以伪求免邪?’”

骂完于禁,虞翻掉过头来又两次主动找茬羞辱糜芳,说出的话一般人都受不了:"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营门)当闭反开,当开反闭,岂得事宜邪?"

虞翻字字诛心,一般人受不了,但糜芳毕竟不是一般人,他是能躲就躲,躲不过去就当缩头乌龟:“芳阖户不应而遽避之。”

虽然整天挨骂,但糜芳终于没有在孙刘联盟恢复时被送回成都——孙权想送回去,诸葛亮也不会要:糜家是刘备集团的原始大股东,在蜀中也有一定影响力,杀不杀糜芳都会有负面影响。

在夷陵之战中“被斩杀”的十个东吴将官盘点完了,读者诸君肯定发现了一个问题:当时吴蜀两国实力相差不是很悬殊,如果东吴一个大将都没死,是不是当时只是一场击溃战,并没有出现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惨烈战况?孙权获胜后主动求和,是不是因为刘备在夷陵之战只伤筋没有动骨,跟东吴还有一战之力?

标签: 夷陵之战 关兴张苞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