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不敢篡位,为何曹丕却敢取而代之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资料图】
可以对比三列历史人物:
第一列:曹操、司马师司马昭、宇文泰、高欢高澄;
这类人物虽为总揽军政大权的权臣,但终身止于臣位;死后方得继承者追封为帝。
第二列:曹丕、司马炎、宇文觉、高洋;
这类人物在短暂接任权臣角色后,很快易代改朝,成为新王朝的开创者。
第三列: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杨坚、李渊;
这类人物则在自己有生之年,便顺利实现从权臣而为新朝天子的过渡。
曹操不称帝,曹操一死,曹丕马上称帝了。司马师不称帝、司马昭不称帝,司马昭一死,司马炎马上称帝了。宇文泰不称帝,他一死,他儿子宇文觉马上称帝了。高欢不称帝,高澄不称帝,高澄一死,高洋马上称帝了。
论能力,论威望,论权力巩固程度,曹丕肯定比不了曹操,司马炎肯定比不了司马昭司马师。宇文泰是西魏政权实际建立者,他死后,其子宇文觉年纪尚幼,被堂兄宇文护拿来做个招牌。和父亲相比,威望功业差如云泥;
高欢是东魏政权实际建立者,他长子高澄,十四岁起便做为他的代理人,入邺都执政多年;自幼便被轻视,在人前表现庸碌守拙的高洋与父兄相比,同样万不能及。
第一列的曹操们之所以活着的时候不称帝,仅仅是因为自身优势太大,大可缓缓图之。若非天不假年,他们一样会像杨坚李渊等人一样。从来不是不想改朝换代,而仅仅是人寿有限,来不及罢了。
别只记得曹操公然自称的“大汉征西将军曹侯”之志,也要看看曹操对自己人夏侯惇说的心里话:「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一步步变成魏公、魏王,自然是曹操自己野心膨胀,可为人者又怎能不为自己子孙家族的身家性命计?
“衣带诏”事件后,都已经和汉献帝刘协彻底破脸了,若不着手取汉代之,难道让曹氏一族如霍光一般被诛灭满门么?就算对大汉王朝再有感情和留恋,曹操也绝不会情愿自己的子孙如霍光家族一般死无遗类的,哪怕换了任何人在他的立场都不会。
曹丕司马炎们之所以迫不及待称帝,也根本不是因为他们如何比父辈强,形势比父辈更好,正因为他们只是新继任不久的权臣二代,能力威望不及父辈,势力基础不如父辈,所以他们才需要尽快称帝,正是为了确定易代事实,彻底杜绝皇权旧势力反扑的幻想,同时也和本集团重臣们定下不可动摇的君臣名分。
北齐开国君主,文宣帝高洋君臣对其母亲娄昭君的对答,恰恰揭示了第二列诸人实行皇朝易代的本质:正因为高洋威望远不及其父其兄,所以他才要顶着众多元老勋贵反对,靠大军威慑强行建立新朝,造成不可挽回的既定事实。
曹操无需天子名义,他也一样终身是大汉帝国大部分疆域的实际控制者。可是曹丕如果不篡位易代,却绝没有信心如其父王那般,仅仅靠魏王和丞相名义便统摄全国了。
徐州臧霸别部和青州军的鸣鼓哗变事件,其弟曹彰的问玺试探事件,皆说明了这点。甚至敌对势力刘备诸葛亮们一直所期盼的“天下大变”,也多半是以曹操寿终后、曹魏控制区域极可能大规模动乱为前提。
所以说,曹操有足够底气和回旋余地,当然不必急于取汉而代之,曹丕篡位则是因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统治基础相对于其父实在薄弱,因此除尽快取得天子之位外,别无选择。
事实证明曹丕赌赢了,并以南征东吴为名,抚平之前半独立的青徐二州。在名正言顺的天子御驾亲征下,原就野心平平的臧霸等青徐诸豪将,根本无力抗拒,拱手交权,入朝养老。整个曹魏治下九州实现真正的一统。
历代权臣篡位的关键,并不在于能拓展什么权柄,这些已经通过摄行皇权得到了,而就在于逼迫朝堂百官做这样的正式站队,交上不能后悔不可收回的投名状。
毕竟历史无数次证明,打倒一个哪怕是新莽那样的王朝,也永远比打倒一个霍光、窦宪这样的权臣家族要困难无数倍。
所以就算是武则天这么一个在男权社会中可说千古奇葩的女性君主,她的权力巩固程度都要远远超过霍光那样的权臣,只因为大唐百官承认了她是新天子,对她宣誓效忠了,就自觉去会与那些反对她的人针锋相对,水火不容。
比起自己变成乱臣贼子、子孙死无遗类的风险,高居九重的天子是男是女实在不值一提。曹操至死也没有迈出称帝那一步,他把这最后的一哆嗦让给他儿子来完成。至于原因,归结几点:
其一,孙权在曹操面前劝说他称帝,为了满足自己的现状,解除刘备的威胁而阴奉阳违。曹操一生小心谨慎,自然不想轻易上当。
其二,从当时的政治情况来看,如果贸然称帝,会使自己陷入被动。继续维持汉献帝的招牌,才能更好的安抚汉室。
其三,曹操在建安十五年来时,一直声称自己绝对对汉室皇位有所企图,这种话说了差不多有十年了。如果贸然的称帝,来否定自己,可能对自己的名称不好?造成不必要的影响。虽然后来人给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
其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人家曹操是实际的人,大权在手,天下我有。权在,虚名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再说,时机成熟之时,他已经是老人家,还折腾啥。
公元216年,汉献帝封曹操为魏王。不久,曹操把三个女儿一齐送给了汉献帝。曹操的这个举动,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因为他真没必要这么做。以他现在的地位,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是没人在他上边。
至于是什么原因,只有曹操自己知道。唯一能说得过去的解释是,我做不成皇帝,就让我的女儿母仪天下,做皇后。如果真是这样的理由,就有点可笑,更多的是可悲了。
标签:
上一篇:张辽有哪些战绩?他是如何打出名气的呢?
下一篇:最后一页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现实题材创作持续走热(主题)——《2022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解读(副题)光明日报记者刘江伟4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
2023-04-12 10:56
原标题:安徽开展文化惠民巡演乡村行活动人民日报合肥4月11日电(记者田先进)近日,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决定组织开展2023年全省文化惠民巡演乡
2023-04-12 10:35
原标题:2023杭州国际音乐节开幕音乐会亚运专场举行中新网杭州4月11日电(钱晨菲)11日晚,杭州爱乐乐团在杭州大剧院歌剧院隆重举行2023杭州国
2023-04-12 10:55
原标题:山西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太原4月11日电(记者郑洋洋)山西省人民政府日前印发《关于推动新时代山西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
2023-04-12 10:34
原标题:Livehouse“大爆”,从业者却希望演出市场冷静一下(引题)“过载演出易致疲惫需要走进良性循环”(主题)解放日报记者刘畅位于合肥罍
2023-04-12 10:57
原标题:演员杨皓宇:你敢让我来,我就敢给你一个五彩斑斓的春天澎湃新闻记者陈晨实习生耿乃丁《宇宙探索编辑部》上映后,主演杨皓宇每天都过
2023-04-12 09:56
原标题:浙江民间文化观察:74个“湖州节”何以历久弥新?中新网湖州4月11日电(施紫楠张志炜)丰富多彩的民俗节庆活动,是经过一代代人的实践
2023-04-12 08:38
原标题:话剧《这些年》演绎时代变迁新华日报讯(记者于锋)4月11日晚,首届全国小剧场戏剧“紫金杯”优秀剧目展演迎来话剧《这些年》的精彩上
2023-04-12 08:54
原标题:《稍微想起一些》回到恋爱“终结时”北京日报讯(记者袁云儿)用倒叙手法娓娓刻画男女主角从相识到分手的六年恋情点滴,日本高分爱情
2023-04-12 08:49
原标题:没有讲故事的野心却成就了形式的完满,最近上映的游戏电影像是豪华版的游戏宣传片(引题)情怀大于故事,游戏电影重在“还原”?(主
2023-04-12 08:39
原标题:“我很想知道老了会怎样”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李丹萍 张学友今年61岁,明年将是他出道的40周年。岁月的流逝似乎是突然发生的。不
2023-04-12 08:42
中工网北京4月11日电(记者鄂璠)2023年4月11日下午,中国首部海上反恐题材影片《深海危机》在北京举行电影全球首映礼,主创团队成员纷纷表达
2023-04-12 07:45
原标题:“文化先行官”推动乡村公共服务创新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田国垒通讯员吉翔“周一学学乐器、周二练练书法、周三跟着老师了解齐河非遗,
2023-04-12 05:46
原标题:北京西城举办第二十一届丁香诗会暨第十七届丁香笔会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赖志凯通讯员于志强4月10日下午,丁香盛开、春意盎然,法源寺
2023-04-11 22:39
原标题:87岁卞祖善指挥80分钟《成都》北京晚报讯(记者高倩)乐手就位后,87岁的著名指挥家卞祖善上场。他一头银发,步伐稳健,站在指挥台上
2023-04-11 16:54
原标题:《燃烧的巴黎圣母院》95%实景拍摄再现真实文 北京青年报记者肖扬由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执导的《燃烧的巴黎圣母院》已登陆全国IMAX影
2023-04-11 14:42
原标题:沉浸式全息剧《遇见·楚庄王》亮相湖北省博物馆——(引题)文博阵地讲好中华故事的有益探索(主题)中国文化报驻湖北记者瞿祥涛涅槃
2023-04-11 13:37
原标题:原创北京曲剧《永生花》:(引题)传统老京味儿唱出新北京故事(主题)中国文化报记者于帆“我心换你心,始知相忆深。”伴随着北京曲
2023-04-11 13:39
原标题:第十二届恭王府海棠雅集举行(引题)众诗友庆祝叶嘉莹先生百岁华诞(主题)文 北京青年报记者张恩杰暮春时节,海棠花开,诗意蓬勃。4
2023-04-11 11:44
原标题:二〇二二上海伴手礼好评榜发布,马桥镇“鸭型壶酒器”名列文创百货单元(引题)三盏青瓷杯市场定价318元,值不值?(主题)文汇报记者
2023-04-11 10:36
原标题:鄂豫五地有了群众文化联盟中国文化报驻湖北记者瞿祥涛湖北省襄阳市、十堰市、随州市、神农架林区与河南省南阳市,同属汉水流域和秦巴
2023-04-11 10:34
原标题:中国社科院发布《2022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引题)网络文学主流化精品化趋势增强(主题)中国文化报记者周志军4月10日,中国社
2023-04-11 10:43
原标题:“为你诵读”让更多诗歌进入公众视野中国文化报讯(记者党云峰)“为你诵读”杯第六届现代诵读艺术盛典展演活动近日在北京启动。中国
2023-04-11 10:57
原标题:陕西西安:(引题)让遗产融入城市生活圈(主题)中国文化报驻陕西记者秦毅文 图如果一座城市缺乏对历史遗迹、地域文化的记忆和梳理,
2023-04-11 10:44
原标题: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潮流事物——(引题)电子书未来何去何从(主题)光明日报记者陈雪本报通讯员邓白露是时候告别电子书了吗?这个十多
2023-04-11 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