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古代将军形象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按理说都是行军打仗,力能扛鼎的将军,不应该是全身肌肉,高大壮硕吗,为何会有啤酒肚呢?
这如果放在现代,显然是很降分的身材,同时,也让我们不禁疑问,古代将军们的身材真都是这样的吗?
【资料图】
画像中的古代武将形象
古代画像,尤其是将军们的画像相比较单一,一般都是身着一身威武霸气的盔甲,手握战刀,或坐或立的画像。而那一身的盔甲就是他们身为武将的名片一般,盔甲的好与坏,做工是否精良,也是他们身份的象征。
但挺着这么大肚子的将军还能上得了战场吗?
实际上,古代将军大部分还真的就是这个形象,而且那一身的横膘外加挺着的将军肚一点都不耽误他们在战场上杀敌,反而还是他们的优势呢。
古代战争的需要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古代战场和我们现在不一样,没有那么先进的防弹材料,在万军从中厮杀起来,为了提高防御力,将士们都要穿上厚重的铠甲。而且真正的古代战场跟我们现在电视剧里演的可是完全不同,并不是刀划到身上就直接死了,而是断手断脚比比皆是,身上被砍得都是口子,往往一场大仗下来,受伤的要远远比战死的多。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支拥有良好铁甲,武器十分先进的国家精锐部队在对战毫无盔甲可言,武器也是以竹耙、棍棒为主的农民军时,往往可以以一当十,甚至以一当百的原因了。这不光由于他们个人的单兵作战能力突出,战法得当,主要还是他们的武器和盔甲要比农民军强上太多。
关于这一点如果放在攻城战时就更显得尤为突出,面对密密麻麻的箭弩,武艺的高低甚至阵型都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一身能顶得住怒射得好盔甲才是攻上城楼的致命要素。所以,在古代,盔甲的好坏决定着一个人乃至一支军队的伤亡以及战斗力。
而在制材落后的古代,盔甲的好坏程度基本上就他们的厚薄程度息息相关,越厚的铠甲防御力越强,当然也就越重。
根据史料记载,在盔甲已经比较先进的宋代,一个普通士兵还要身着重达50斤的铠甲,而那些将军就更不用说了,算上武器,负重八十几斤都是很正常的事。有些甚至连带装备在一块,要达到一百多斤,试问,这么重的铠甲和兵器穿戴在身上,没有一身好力气能行吗?
普通人不要说上战场杀敌了,就连穿上这身铠甲都困难。
所以,古代在选拔将领乃至于征召普通士兵时,也都是以力量和魁梧程度来作为主要标准的,考取武状元的举子们,必须能拉开八力到十二力的硬弓才行。明朝大将郑成功在为自己的精锐部队“铁人军”筛选士兵时,叫每个将士必须抱着上百斤的大石墩在校场上绕一圈,过不去者直接淘汰。
那么力量的大小就和胖瘦程度有着直接关系了,古代人没有现在这么安逸,习武出身的更是从小就要劳作,如果还能长得那么肥硕,自然身上的肉都是非常结实的。能拥有一身魁梧雄壮的身材,力量自然也就非常大了。所以,古代的那些将军们,只要是习武出身的,基本都是膘肥体键、膀大腰圆,只有这样才能上得了战场。
肌肉形状与力量没有太大关系
而且根据科学统计,人的力量与肌肉形状和是否有肚子是没有太大关系的,一个肌肉练就得非常漂亮的健美冠军,只是在现代人眼里很漂亮罢了,其真实的力量不见得会超过古代那些大肚将军,而古代将军们因为没有那么多科学合理的健身方法,无法锻炼出现代人那种八块腹肌,所以魁梧的人也就大多挺着个啤酒肚。
不过,在古人眼里,只要是膘肥体键的人就算是魁梧雄壮,是力量的象征。甚至对于对于一个武将而言,如果不够肥硕,不够魁梧的话,还是很没有面子的事。至于肌肉、身形如何,各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标准。
当然,古代将军们的画像也是有例外的,譬如虞允文、曾国藩一类文人出身的将军,相比之下,他们在画像上就显得瘦弱得多。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弃笔从戎的文官,体貌瘦弱也是正常,而且他们也不会引以为耻。但是像这一类的将领往往也不会驰骋沙场,他们更重要的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就相当于现在的作战参谋一般。
另外,因为古代的画像不但为了记录将军们个人的相貌身型,也是为了留给后人们看的,对于一向注重身后评的古代人而言,自然谁都想给后世留下一个好印象。
既然是习武出身,身材高大魁梧甚至比相貌还要重要,所以那些相对并不魁梧的武将也会私下叫画师们给他们画得更“气蕴山河”一些,这样虽然有点自欺欺人,但是留给后人们的印象会很好,也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
所以,那些流传下来的武将画像中,不乏也有很多不像本人的,他们只是顺应当时人们的眼光而是随大流儿似的画得膀大腰圆,就和现在的照片被用了PS一个道理。
标签:
上一篇:齐桓公从天下霸主到活活饿死 齐桓公为什么会落到这般下场 天天快看
下一篇:最后一页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沈约的文学主张与齐梁诗风新变沈约是南朝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一代辞宗”(《南史·任昉传》)。他的文学主张与诗歌写作,在新体诗
2023-04-10 10:48
原标题:话剧《春风十里不如你》:在中年的酒里痛饮青春的爱与梦春风沉醉的夜晚,根据作家冯唐小说《北京,北京》改编的话剧《春风十里不如你
2023-04-10 10:41
原标题:中国香港著名明星导师、作曲家许愿新书《离地半尺》出版(引题)为港乐而生解码港乐经典的生命魅力(主题)北京青年报记者张嘉 港
2023-04-10 10:39
原标题:“SUNdayFUN!周日看世界”异域文化交流活动河北廊坊启幕中新社廊坊4月9日电(宋敏涛王巍)9日,“SUNdayFUN!周日看世界”活动在河北
2023-04-10 10:39
原标题:细节决定成败东汉人陈蕃为我们所熟知,源自他的一句名言。范晔的《后汉书》和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对此都有记载,大意说,陈蕃十五岁
2023-04-10 10:36
原标题:百余件汉代文物山西展出再现两汉时期巴蜀地区繁荣景象中新社太原4月9日电(高雨晴胡健)东汉青铜摇钱树、西汉漆木马俑及骑马俑、中国
2023-04-10 09:39
原标题:儿童剧《彼得·潘》让观众直呼有点酷北京日报讯(记者李俐)儿童剧《彼得·潘》近日在南锣剧场首演,这是北京儿艺时隔多年再次将世界
2023-04-10 09:56
原标题:你知道阿拉善的皮雕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石佳 栩栩如生、精美别致的查玛面具,用十几种不同颜色的沙子绘出蒙古族女人,满是蒙古族
2023-04-10 09:53
原标题:原创话剧《惊梦》将在天桥艺术中心上演(引题)陈佩斯父子细说戏里戏外故事(主题)北京日报记者王润4月28日至5月7日,由毓钺编剧,陈
2023-04-10 09:35
原标题:河南文化节会密集举办背后的多重考量中新社郑州4月9日电(阚力)北沁花之芬芳、南飘茶之鲜香。今年4月以来,中部河南各地以牡丹、茶叶
2023-04-10 09:37
原标题:《只此青绿》之后韩真周莉亚新作来京亮相(引题)舞剧《咏春》舞武融合燃爆全场(主题)北京日报记者韩轩韩真、周莉亚,当今中国舞坛
2023-04-10 08:41
原标题:陈佩斯三代“同台”《惊梦》用悲剧内核呈现喜剧中新社北京4月9日电 中新社记者应妮被誉为中国喜剧界“无冕之王”的陈佩斯,只要坐在
2023-04-10 08:49
原标题:《这里冬天不下雪》演绎大湾区小人物的精彩生活新华日报讯(记者高利平)9日,首届全国小剧场戏剧“紫金杯”优秀剧目展演进程过半,由
2023-04-10 08:43
原标题:网络电影内容品质升级单片付费模式成市场新增量北京青年报记者肖扬2023年,中国电影市场迎来强势复苏。行至第十年的网络电影创作水准
2023-04-10 08:53
原标题:《千年之约·梦幻龟兹》亮相首届新疆文化艺术节中新网乌鲁木齐4月9日电(潘琦)弦鼓—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8日晚,大型音舞诗画
2023-04-10 08:38
原标题:《超能一家人》定档7月2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肖扬8日,由宋阳执导,艾伦、沈腾主演的开心麻花奇幻喜剧电影《超能一家人》曝光“快乐回来
2023-04-10 07:38
原标题:北美票房:“超级马里奥”带动北美周末票房突破两亿美元中新社洛杉矶4月9日电(记者张朔)在“超级马里奥”带动下,2023年北美周末票
2023-04-10 07:38
原标题:《开闽世家闽台源流志》首期新书发布新华社福州4月9日电(记者许雪毅)闽台携手挖掘“开闽世家”迁台记忆取得阶段性成果。《开闽世家
2023-04-10 07:46
原标题:浙江文化观察:文物安全能够“机器换人”吗?中新网杭州4月9日电 记者童笑雨物联网、智网、无人机、人脸识别,如今的文物安全监管工
2023-04-10 07:41
原标题:四月剧集繁茂《爱情而已》《无间》等多题材热播中新网北京4月9日电(记者高凯)从都市爱情剧《爱情而已》到年代谍战剧《无间》,4月到
2023-04-10 05:37
原标题:濮存昕执导《海鸥》:精心诠释契诃夫走进北京人艺三楼排练厅,印着“秉承人艺传统续写新的光荣”的横幅悬挂墙面中央。排练厅中,青年
2023-04-09 14:33
原标题:新编京剧《巾帼英杰》演绎家国情怀天津日报讯(记者刘莉莉摄影姚文生)昨晚,《CCTV空中剧院》“2023年天津行”精彩继续,天津市青年
2023-04-09 13:34
原标题:天津市首届“牡丹文化节”开幕打造津城文化片区中新网天津4月8日电(庞喻文王英浩石乔)8日上午,天津市首届“牡丹文化节”暨南开区第
2023-04-09 11:47
原标题:首届楚文化节在荆州开幕4月8日,演员在开幕式上表演节目。当日,首届楚文化节在湖北省荆州市古城东门宾阳楼护城河水上舞台开幕。本次
2023-04-09 11:53
原标题:作为记者,我有意见鉴定对象:《不止不休》上映时间:3月24日这是一部反映新闻记者追求职业理想的电影,但我看完却并无多少感动之意。
2023-04-09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