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殉制度是指古代葬礼中以活人陪葬的一种陋习,其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盛行于奴隶制时期,春秋末至战国时期开始式微,自汉以后基本绝迹,但在辽金时期却再度死灰复燃,此后断断续续一直持续至清末,直到民国以后才彻底消失。那么,人殉制度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发展的呢?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人殉制度源于原始社会,商周奴隶制下达到鼎盛
目前关于人殉制度诞生的时间,仍然无法准确判断,不过根据现代考古发掘的考证,这种残忍的制度早在史前文明时期便已经开始出现,对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的考古发掘中,均曾发现人殉现象。
虽然人殉制度出现较早,但其最为兴盛的时期,却是在商周时期。根据现代考古发掘,商周时期的贵族大墓中,基本都有殉人,多者数百、少者数十。而《墨子·节葬》也有“天子、诸侯杀殉,多者数百,少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多者数十,少者数人”的记载,由此不难看出商周时期人殉现象的普遍性。
而人殉制度之所以会出现,而在商周时期达到鼎盛,目前推断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对生老病死现象的曲解,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人在去世之后仅仅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或者说是换了一个地方生活。因此,贵族们在生前享尽荣华富贵之后,通常也想在死后继续享受,而人殉便是为了使祖先在死后仍然能够享受到仆人的伺候。
二是殉葬者创造价值较少,彼时被殉葬者多为奴隶,而由于当时生产方式相对落后,生产力较低,因此奴隶对于贵族的价值相对较低,他们的产出甚至不足以养活自己,这导致奴隶主对于奴隶的性命并不在意,用他们陪葬自然也就毫不怜惜了。
三是殉葬者地位相对较低,商周是典型的奴隶制时代,在那个等级极为森严的时代,贵族们不仅享受着大量特权,而且地位高高在上,而战俘、奴隶、农奴地位极低。殉葬制度,其实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彰显地位等级,为此贵族阶级甚至还对不同等级的殉葬人数进行了规定。
商周时期的殉葬到底有多残忍?考古学家曾在安阳殷墟商王陵墓区发现一座大墓,在椁的顶部和四周便发现了成批的殉葬奴隶,整座大墓共发现殉葬奴隶三百六十多人,而其中大多数都是不满二十岁的青少年,甚至有大量幼童。
又如根据《史记·秦本纪》的记载,秦武公去世之后,“初以人从死,从死者六十六人”,而称霸西戎的秦穆公殉葬者更多,“三十九年,缪(穆)公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车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死之中。”
春秋战国以后开始式微,汉朝以后逐渐消亡
殉葬制度的逐渐消亡,则是从春秋时期开始的,例如秦献公嬴师隰便下令“止从死”,正式以法令的形式废除了殉葬制度。而除了秦国之外,其余列国也逐渐废除了人殉制度,而各国之所以如此做,主要还是人力资源的重要性逐渐开始体现。
一是生产力逐渐得到提升,进入春秋战国以后,随着生产工艺的提高和铁器逐渐被用于农业生产,这使得生产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这种情形下,奴隶和百姓的产出除了能够满足自身生存需要,还可以为奴隶主和统治者提供大量的剩余价值,如果再以殉葬消耗人力,显然不太合算。
二是人口资源重要性凸显,进入春秋战国以后,列国之间的战争不仅日益频繁,而且战争规模不断扩大,伤亡代价不断增加,这导致战争对国力的消耗极为严重,这便使得各国统治者对于人口不得不予以重视,当时人口的多寡甚至足以成为国家实力的衡量标准,如果再将人力消耗在死人身上,显然有些不合时宜。
三是奴隶制逐渐成为历史,进入战国以后,列国为了图强,纷纷进行变法,而列国变法的一个核心,便是逐渐削弱贵族特权,加强统治者的集权程度,而随着列国纷纷变法,奴隶制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便使得贵族或统治者,再也不能轻易的一言决人生死。
秦汉后陶殉取代人殉
如上,春秋战国以后随着列国逐渐废除人殉,列国皆开始出现以陶殉取代人殉的现象,如此一来即可以废除人殉,而且还能一定程度上保证墓葬规格。
不过,此时人殉制度虽然被逐渐取消 ,但人殉现象仍然时有发生。例如秦始皇去世之后,秦二世下诏“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而根据《史记·秦本纪》的记载,为了防止秦始皇陵的布置和机关被泄密,又有不少工匠和奴隶被封死于陵墓。
直到西汉以后,人殉制度才算是真正退出历史舞台,而这主要源于两个因素:一是奴隶制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列国都通过变法削弱了贵族特权,但除秦国以外列国变法都不算彻底,因此贵族特权仍然得以一定程度保留,西汉以后贵族特权才算彻底消亡。
二是儒家思想的影响,汉武帝时期“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之后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主流,且对人们的影响日益深重,而人殉制度与儒家思想显然是背道而驰的,而汉朝以后人殉制度的基本绝迹,与此不无关系。
辽金以后人殉死灰复燃,元朝大力鼓励殉葬行为
从秦汉逐渐消除人殉制度,一直到南宋时期,人殉制度已经被基本消除,然而到了辽金时期,人殉制度竟然再度死灰复燃,而元朝建立之后,统治者更是大力鼓励民间的殉葬行为。而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应该主要源于以下两点原因:
一是游牧民族仍有奴隶制特点,游牧民族因抗灾能力有限,因而经常对周边部落或政权进行掠夺,而掠夺来的人自然就成了他们的奴隶,与奴隶社会一样,主人同样对掠夺来的奴隶拥有处决权,再加上草原能够养活的人数实在有限,以及游牧民族的人文思想相对较为落后,因此对于奴隶的生死他们也并不是很在乎。
二是元朝等级制度极为森严,辽人入主中原建立元朝之后,却开始推行极为严格的等级管理制度,元朝统治者将不同人种分为几个等级,对底层百姓实行残暴的统治,而出于统治的需要,他们对于民间的殉葬行为不仅不予以制止,反而大为鼓励。
关于这一点,《元史》之中多有记载,例如《元史·卷三十四》有载“顺德马奔妻胡闰奴、真定民妻周氏、冀宁民妻魏益红以夫死自猛殉葬,并旌其门。”《元史·卷三十五》也有载“大宁和众县何千妻柏都赛儿,夫亡以身殉葬,旌其门。”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从辽金到元朝,虽然人殉现象得以死灰复燃,但当时朝廷只是对这种行为不予以禁止或极为鼓励,但却不像商周时期那样形成固有制度,因而并不具有强制性,而且殉葬对象也不再固定为奴隶。
明英宗废除殉葬制度,清朝入关后再度恢复
由于元朝统治者对人殉制度的鼓励,导致人殉在明朝得以延续,明太祖朱元璋死后殉葬的嫔妃多达三十八人,为明成祖朱棣有十六人(《李朝实录》称三十余人),明仁宗朱高炽有五人,明宣宗朱瞻基则有八人(另说七人或十人)。
可见,明初不仅有人殉现象,而且为皇帝殉葬者多为嫔妃,不过殉葬之后其家族多少会得到一定补偿。《明史·后妃传》对此有载,“初,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若张凤、李衡、赵福、张璧、汪宾诸家,皆自锦衣所试百户、散骑带刀舍人进千百户,带俸世袭,人谓之‘太祖朝天女户’,历成祖、仁、宣二宗皆然”。
正统四年(1439年),周王朱有炖去世,临死之前曾向明英宗表达了死后丧事从俭、不需要殉葬的意思,明英宗便下旨给其弟朱有爝,嘱咐其“妃夫人以下不必从死,年少有父母者遣归”,可惜诏书下达的还是有些迟,朱有爝已经按照定制,命令哥哥的“妃巩氏、夫人施氏、欧氏、陈氏、张氏、韩氏、李氏皆殉死”。
或许是受此事影响,当明英宗朱祁镇于天顺八年(1464年)临终之际,留下遗诏废除殉葬制度。而明英宗之子明宪宗朱见深临终之前,同样在临终自己强调不必殉葬。连续两代皇帝的坚持,这才使得殉葬制度在明朝皇室得以废除。不过,明朝皇室虽然废除了殉葬制度,但民间受元朝以来影响,殉葬现象仍然存在。
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竟然在法律层面又再度恢复了殉葬制度,“满人好殉葬,上下皆然,夫死妻殉是定法”,殉葬制度再度扩散至全国上下。直到康熙十二年(1674年)“乙卯,禁八旗以奴仆殉葬”,至此“八旗以奴仆殉葬”的制度才被废止。
不过,清朝统治者却仍然大力表彰“夫死妻殉”的行为,称之为“烈女”、“节妇”,并为其修书、立牌坊,这导致民间人殉制度一直未能根除。直到民国以后,随着新思想的不断涌入和民智的开化,人殉现象才全面得到遏制,并最终消失。
实际上,所谓的“冥婚”也算是“人殉”的一个变种,而现代的“纸人”其实也同样可以视为人殉现象的一种变相延续。
标签:
上一篇:明朝一起泰州疑案,许巡按是如何判决的?
下一篇:最后一页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旅人心语”原标题:历史名城卢克索埃及南部城市卢克索以丰富的考古资源而闻名。不久前,考古学家在那里新发现多座古墓,其中包括一座公元2、
2023-03-24 14:48
原标题:《诗刊》主编、诗人李少君:情感让诗歌难以被AI取代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3月15日,第六届成都国际诗歌周正式开启。参会的诗人
2023-03-24 14:46
原标题:怎么把千寻小姐拍成了活菩萨?千寻“很忙”《千寻小姐》乍看不乏疗愈效果:有村架纯饰演的前风俗店小姐千寻来到海边小镇的便当店工作
2023-03-24 14:56
原标题:六种制式一网打尽《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预售开启羊城晚报记者李丽派拉蒙奇幻冒险大片《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近日发布影片的IMAX
2023-03-24 14:52
原标题:天津京剧院泰州再献好戏(引题)《长坂坡·汉津口》展厉派风采(主题)天津日报泰州电(记者刘莉莉摄影姚文生)天津京剧院昨晚在泰州
2023-03-24 14:56
原标题:京腔京韵传唱老舍经典北京曲剧《茶馆》结束全国巡演中新网北京3月23日电(记者高凯)记者从北京市曲剧团获悉,北京曲剧经典剧目《茶馆
2023-03-24 13:53
原标题:影视圈需要正视“烂片榜”全球影视圈,喜“奥斯卡”者众,悦“金酸莓”者寡。这一专注吐槽烂片,持续输出“差评”的颁奖典礼,已坚持4
2023-03-24 13:42
原标题:电影导演纷纷试水剧集不务正业还是与时代共舞?最近,六集限定剧《平原上的摩西》在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进行了全集放映和主创映后
2023-03-24 13:35
原标题:方寸之间“放”风筝【集邮撷趣】春天来了,花红柳绿,风和日丽,又到了适宜放风筝的时节。风筝又称风琴、纸鹞、鹞子、纸鸢。放风筝是
2023-03-24 13:41
原标题:貌似悬疑片但观众什么都猜到了电影《回廊亭》才刚开始,我就有种不祥的预感:画外音传来僵硬的女声,一口一个高氏集团。不能认真取个
2023-03-24 13:51
原标题:《克拉和玛依历险记》展示新疆自然风貌北京日报讯(记者袁云儿)动画电影《克拉和玛依历险记》正在上映中。该片以“心中有爱,温暖世
2023-03-24 11:38
原标题:《生无可恋的奥托》艺联专线上映北京日报讯(记者王金跃)由索尼哥伦比亚影片公司出品,马克·福斯特执导,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电影《
2023-03-24 11:39
原标题:艺术家作家的敦煌之行敦,大也;煌,盛也,故而敦煌乃盛大之意。从20世纪初敦煌被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发现”以来,敦煌学就逐渐成为世
2023-03-24 11:36
原标题:新海诚《铃芽之旅》展现地震“伤痕”北京日报讯(记者袁云儿)日本知名动画导演新海诚的新作《铃芽之旅》今起在内地上映。日前,他带
2023-03-24 10:43
原标题:那一夜,张继有没有听到钟声提起唐诗《枫桥夜泊》,恐怕大家都不会陌生。但因史料有限,人们对于这首诗的作者张继并无过多了解,只知
2023-03-24 10:35
原标题:老片重映的价值时下,电影开启重映热潮。继《千与千寻》《龙猫》《崖上的波妞》分别于2018年、2019年和2020年重映之后,宫崎骏名作《
2023-03-24 10:42
原标题:2022青海省唐卡艺术技能大赛开赛中新网西宁3月23日电(张添福巴银瓶)23日,由青海省唐卡艺术协会、青海民族大学艺术学院、西宁市城东
2023-03-24 10:39
原标题:百子湾新添环境式剧场,《威尼斯商人》每周4场驻场演出(引题)在时间剧场体验酒吧里看音乐剧(主题)北京日报记者韩轩实习生宋绿茵位
2023-03-24 10:40
原标题:《狼图腾》导演再出新作(引题)《燃烧的巴黎圣母院》解密火灾全貌(主题)北京青年报记者肖扬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的全新灾难巨制《
2023-03-24 09:57
原标题:首个科幻影视盛会在浙江德清举行构建科幻影视创新生态中新网湖州3月23日电(胡丰盛)2023年,伴随电影《流浪地球2》与《三体》电视剧
2023-03-24 09:45
原标题: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档案(引题)古文献“四大发现”如何成为传承中华文脉的“四大显学”(主题)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刘梦妮它
2023-03-24 09:48
原标题:谁成就了盛唐书法气象(主题)——兼议孙过庭、张怀瓘的理论贡献(副题)中国书法五千年,无论由简入繁——从刻画符号到大篆石鼓,还
2023-03-24 09:43
原标题:浙江文旅观察:除了现代戏,越剧还能怎么“新”?中新网杭州3月23日电 记者童笑雨“我经常说,每创作一部新剧,就要穿防弹衣出门。这
2023-03-24 09:50
原标题:《荒原》:一个人的求生之旅《荒原》由左志国导演,任素汐、李晨主演,是国内首部聚焦于女性荒野求生题材的电影。影片主要讲述了丛来
2023-03-24 08:49
原标题:麦家:先人的脚步、心跳和灵魂靠什么传下来?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冯源、殷晓圣“我突然想当作家了,我觉得小说既然可以这样写,我为什么
2023-03-24 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