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古代万户侯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封官加爵,不愁吃喝是现代人的幻想,也是古代人的梦想。在遥远的过去,如果一个人或因为机缘巧合,或因为足够忠心耿耿,或在国家中功绩显著,被天子封上了一个什么侯,那就是几辈子,几世代的人都飞黄腾达,不用担心劳作和口粮,这就是官爵在古代的地位权势。
当一个人受封后,不仅能定期拿朝廷的封赏,而且还会被赐予面积相当可观的土地和一定量的佃农及其他人口,除了要承担拥护皇帝的义务和责任,收归的粮食物资都归自己所有。这般待遇,其实也只有少数人有幸得到。
(相关资料图)
中国古代有无数名号的官僚侯爵,而其中最为霸气也最有实力的一个,就是万户侯。
01 何为万户侯
万户侯属于一个封建阶层,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下的一个产物。
封建,顾名思义,就是先分土地给到诸侯,再于此地建立国家,又称为分封制。在分封制下,统治者将国土分封给自己的亲属、功臣和有实力的贵族,赐予他们土地和爵位,这些被封的人则需要为统治者提供军事和经济支持,并在统治者的控制下管理自己的封地。这样的系统可以确保各封国之间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和自治性,同时也可以强化统治者对统治阶层的控制和支持,维持社会稳定和治理。
分封制最鼎盛的时期就是商周时代,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事实上天子已经是个毫无实权的虚位,取而代之的是崛起的诸侯各国,一直到秦国统一天下建立大秦帝国,分封制被摧毁。
但分封制在古代朝政系统和人民思维里根深蒂固,加上秦朝足够地短命,因此在改朝换代后,分封的制度和思维虽有调整和削弱,但仍然以各种形式延续。
就拿万户侯为例,在《战国策》中的“齐策四”中就有这么一句话:“可以拿下齐王人头的人,就封他为万户侯。”说明万户侯之称在战国时期就存在了,而到了分封制恢复了的汉朝,万户侯更是众多汉代侯爵中,地位最高实力最为强劲的一个层级。
而发展到元明清时期,随着封建制度的逐渐削弱,万户侯就成为了广泛指代位居高处官职的代称,例如在元代,万户侯就是总领朝廷核心的枢密院,意思是“万夫之长”,放到现在就相当于军队的大领导。
但这里我们讨论的是以汉朝时期的地位为代表的万户侯,那个时候万户侯还没有演变为一种官职,而是代表着一个实力强劲的封建阶层,不仅有着政治实力,而且还坐拥着难以想象的广大土地,在汉代当万户侯,和在元朝当万户侯,根本是两个概念。
在汉代,赫赫有名的抗击匈奴大将军卫青以及霍去病都曾是万户侯,说明了万户侯的分量之重。
那万户侯在权力的鼎盛时期,掌管着怎样的资源,而放到现代,又相当于什么地位呢?
02 “市长”万户侯
万户侯,就是手下有着一万户左右的平民百姓以及他们的土地和收入,他们的农耕土地和定期要上交的税务全权由万户侯掌管。那万户侯管着多少的土地和人口呢?
人口方面,因为是按户计算,而每户有小孩,有老人,也有夫妻和兄弟姐妹,所以能够参与到农耕生产中的人肯定是在一万的几倍之上。因此无论是劳作还是其他事务,万户侯都都有着足够的劳动力储备。
而万户侯的土地更是广阔。在现代的农耕条件下,每户农家的土地就一小片,可能就一个四合院那么大,在现代农具的加持下也只够满足温饱,即使是有一万户也成不了什么气候。但在古代那地广人稀的日子里,一户食邑的种植耕地面积必然是现代的数倍甚至是十倍之多。
“凿壁借光”的主人公匡衡也是汉代人,他就曾经估测过自己身为“乐安侯”所有的土地。皇帝赐给他大约六百户的农耕土地,官场后期的匡衡其实是个自私的伪君子,所以为了确保自己的土地万无一失,他自己去测量自己的所有地,结论是大约有三个乡镇的大小,估计有一百四十多平方公里。
根据匡衡的测算,我们可以大致得出拥有一万户人家的万户侯,大概有着现今一个地级市的土地面积。把万户侯当做现在的一个地级市的“市长”比较合理,甚至比市长的权利还要大,因为他还可以掌管税收,而且收上来的粮食物资都是自己的。
03万户侯的收入
根据《汉书·食货志》中的记载,一个农业劳动力年产粮50石,汉代一石约当今的100升。而再参照其他记载,当时黄河下游冲积平原一个农业劳动力年产粟100石,约合今2700市斤,汉代正常年份一般田地每个农业劳动力年产粮数约在1300斤到2700斤之间。西汉时期每户农民需要交的税是收入的十五分之一,也就是说哪怕平均一万户每户只有一个劳动力家,按每户每年1800斤去算,一户每年要交120斤粮食,一万户就是要交120万斤粮食。
这个数字即使是放在今天也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万户侯却可以每年坐享其成,而且其收入还远不止这些。
例如,在万户侯管辖下工作的其实大都是佃农。佃农就是租用地主的地,然后进行农耕生产的农户。这样佃农就有两成成本要交,一个是国家的税,另一个时候是土地的租金,也就是所谓的田租。
当时一户要交田租大概是200钱,一万户累计起来的田租,对于农耕文明时代的人来说,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同时,万户侯每年还可以定期收到来自皇上的封赏。在这层面上,钱财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而是来自最高统治者的这份赏识和厚爱,更加让万户侯的地位更有价值,对于万户来说,得到皇上的嘉奖,不是简单的领工资,而是一种荣誉,是有权有势的象征。
更重要的是,这个爵位是可以世袭的,一朝是万户侯,子子孙孙都能衣食无忧,享受荣华富贵。财富如此地集中在一个氏族的人身上,如果要去按世代去累计万户侯的财富,说不定真的能到富可敌国的境地。
小结
如此既有地位,又有财富的爵位,除了卫青和霍去病这样实打实建功立业的臣子,整个汉朝都没几个人坐得上万户侯的位置,而成为万户侯的人,或许他们的功绩比所得的地位财富还要耀眼。
上一篇:刘肥做了什么?吕雉杀了多位皇嗣,为何放过了刘肥? 环球快看点
下一篇:最后一页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冰墩墩入选2022年度文旅热点北京日报讯(记者王广燕)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日前发布《中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年度盘点报告(2022)》
2023-02-28 11:42
原标题:陨石科技博物馆下月试运营北京日报讯(记者牛伟坤)本市将新增一家以“陨石”为主角的博物馆——北京天坛陨石科技博物馆。该馆计划下
2023-02-28 11:49
原标题:交响巨制无词版《尼伯龙根的指环》震撼上演乐坛盛事彰显城市胸怀和底气北京日报记者高倩19时30分,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上场口开启,上海
2023-02-28 11:56
原标题:“开心麻花”打头阵!青岛市城阳文旅发展喜迎“开门红”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杨明清通讯员李冉徐婷2月22日上午,“开心麻花进驻城阳新
2023-02-28 09:43
原标题:魅力北京”系列电视片海外传播成果分享会举办北京日报讯(记者邱伟)昨天,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
2023-02-28 09:38
原标题:社区文化精彩纷呈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赵昂通讯员朱先明刘玮初春时节,空气芬芳。江苏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猴嘴街道振云社区呈现出一派
2023-02-28 09:51
原标题:云南巍山彝族打歌:民族与时尚交融焕发节日新活力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赵黎浩当彝族非遗打歌与潮流街舞在600年的巍山古城相遇,会燃出
2023-02-28 09:32
原标题:让非遗文化搭上直播快车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杨召奎2月26日,YY直播“非遗筑梦计划”正式发布。该计划是正能量公益组织“YY直播炬光联
2023-02-28 09:36
原标题:《断网》广州首映(引题)郭富城:打斗比“孙悟空”还多(主题)羊城晚报记者胡广欣2月25日,“首映在广州”系列活动迎来电影《断网》
2023-02-27 15:52
原标题:智能农业未来已来——《智能农机技术路线图1 0版》图书推介会在京举行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白至洁2月25日下午2点,由电子科技大学出版
2023-02-27 14:48
原标题:云南文山新春彝族文化艺术展演异彩纷呈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赵昂通讯员普佳勇2月25日,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七花广场,由
2023-02-27 14:43
原标题:关注留守儿童议题电影《拨浪鼓咚咚响》广州展映青年导演白志强(右2)、主角惠王军(右1)与观众见面广州市电影家协会供图中新网广州2
2023-02-27 14:43
原标题: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22个项目入围终评中新网2月27日电27日,据国家文物局微信公众号消息,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
2023-02-27 14:35
原标题: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研究院之间打破馆际、行业资源壁垒创新联动(引题)解密古文献四大发明背后的文化密码(主题)北京晚报记者
2023-02-27 14:48
原标题:讲述香港故事推广香港旅游2月24日,“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主题展亮相北京。该展览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2023年全面推广香港旅游
2023-02-27 09:37
原标题:国产电影“全球能见度”不断上升(专家解读)受访专家: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梁君健西班牙《机密报》网站报道称,当下是视听
2023-02-27 09:41
原标题: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引题)填补研究空白刷新历史认知(主题)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赵晓霞“哪些研究空白被填补?中华民族多元一
2023-02-27 09:42
原标题:嗨,这够劲儿的秦腔!人民日报记者詹媛张哲浩李洁【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㊳】“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一个“
2023-02-27 09:39
原标题:人们对这场“读书人的聚会”有何期待(主题)——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侧记(副题)光明日报记者陈雪直到2月26日,为期3天的第35届北
2023-02-27 09:48
原标题:新华全媒+丨123岁的上海佘山天文台即将完成修缮向公众开放兴建于1900年的上海佘山天文台历经两年修缮后即将向公众开放。作为我国首座
2023-02-27 08:40
原标题:城市转角的“逆光”书店照亮你的心在上海有这样一家书店,面积不大,但一进门就铺着平缓的盲道,每一件家具都没有棱角,还分布着无障
2023-02-27 08:37
原标题:北京人艺话剧《雷雨》新一轮演出圆满收官(引题)随时代发展赋予经典更深理解(主题)北京日报记者李俐“不愧是经典!从剧本到表演,
2023-02-27 08:52
原标题:“桑巴往事”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引题)杨雪霏:弹出古典吉他的更多可能(主题)北京日报记者高倩上半场,埃托尔·维拉-罗伯斯《
2023-02-27 08:34
原标题:金巍为全部16首作品谱曲(引题)中央歌剧院古诗词音乐会情韵动人(主题)北京日报讯(记者高倩)钢琴气势十足地奏出强音,舞台正后方
2023-02-27 08:36
原标题:上海爱乐登台国家大剧院,上昆全本《牡丹亭》晋京,上芭海外巡演蓄势待发(引题) 春风借力,上海出品抵达更多“诗和远方”(主题)
2023-02-26 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