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明朝国姓和猪肉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资料图】
在我国古代,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他所用的东西、称呼都是特定的,如果犯了忌讳,在古代那样礼教森严的时代,是要被处以刑罚的。就比如在唐朝你不能随意姓李,因为李那是国姓,能够姓李在唐朝是一种殊荣。
在宋朝,为了避免犯了皇帝的某些忌讳,平时文人墨客在用这些字的时候,会有一个特定的写法或者用法,就是现代人称作专门制造的一种“错别字”,有时是找同音字代替,有时是多一笔或者少一笔的状态。
作为最后一个汉族为统治阶层的封建王朝,朱明王朝中,朱作为国姓,按照先例,为了对当朝的最高统治者表示尊重,与“朱”同音的“猪”,在某些场合是带有贬低含义的。
那么在明朝如果必须要用到“猪”这个字的时候,人们要怎样避免被罚,还能表达对真实含义呢?
那些专属于朱元璋的忌讳
因为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山河月明》,使得大多剧迷都知道了朱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有个字叫做重八,在电视剧中马皇后一言不合就会将朱元璋叫做朱重八,两人就和普通夫妻一般,能够追着打闹。
其实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朱元璋与马皇后确实是少年夫妻,但是古人夫妻之间讲求的是要能够相敬如宾的夫妻关系,即便夫妻二人再如何的恩爱,也不会真的如现代人夫妻那般能够完全放飞自我一般的嬉戏打闹。
在那个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当做行为规范的古代,对于皇权的敬畏早已经刻在了人们的骨子当中,这份敬畏,最肤浅的表现就是对皇帝名字、字号的避讳了。
在朱元璋成为明朝开国元勋之后,因为要对皇帝表示尊敬,就有了对元字、璋字、重字、八的忌讳。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不去单独使用八这个数,即使这个数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谐音“发”这样美好的含义,也因为皇帝的忌讳而被当时的人很少使用。
还有就是璋字,甚至同音的字“章”也被受到了牵连,当时的“印章”被人称作了“玺”,就连大臣们最常用一个词“奏章”,也因为这个名号的忌讳,将“奏章”换成了“奏折”的来进行使用。
“重”这个字在当时以“崇”这个读音在当时的使用率尽量算是少用的了,但是人们还是会下意识地去替代使用。作为日常生活中“元”字的使用频率算是相对比较高的一个字了。
例如:元旦等节日为了回避,人们会直接称作农历日期来进行表述,书籍中那些不可避免的“元”字,则都被用“玄”字进行了替代使用。。
作为明朝之前的上一个朝代,元代的名称为了避嫌,也是为了表达作为新统治者的一种蔑视,朱元璋将其直接称作“鞑虏”来使用。这些表达上的变化让那些当时一同与朱元璋发家、打仗的老伙计们也很难适应。
整个朱明王朝都避开的的一个忌讳--“朱”与“猪”
其实在明朝,各位皇帝因为名字、字号的不同,也是略有不同的,但是整个朱明王朝都躲不过的就是他们的姓。
“朱”这个姓和家禽“猪”同音,在古代肉食的主流是牛羊肉,猪肉虽然在明朝已经被绝大部分人所接受,但是从老祖宗那里流传下来的习惯决定了猪肉相对于牛羊来说,地位要低一点点。
猪作为自唐朝以后逐渐被圈养起来,作为家庭肉食的补充来源,想要吃到肉就先要将牲畜进行宰杀,而“杀猪”的音正好与“杀朱”是同音。
每天全国要杀多少头猪来满足整个国家对于生肉的需求,这一情况使得每一位坐在皇位上的老朱家的皇帝们都心里膈应得慌。
为了避免这种谐音梗,在明朝需要在文字上使用“猪”这种动物的时候,官员、读书人会主动将“猪”字用“彘”、“豕”来进行替代。
在民间,可能普通百姓连这两个替代的字应该怎么读都不知道,更别说如何使用了,所以在民间,百姓一般用“者者”、“豚”或者“大肉”来代替“猪”这个字进行使用。
虽然在明朝初期,不管是开国的朱元璋还是后来的明成祖朱棣,都没有明确的下过旨要求百姓、官员要对“猪”这个字进行避讳,但是出于对皇权的尊重,大家还是会自动去回避。
这老朱家在后来总爱有一些皇帝要做无用功,这个人就是明朝的第十任皇帝明武帝--朱厚照,他是明宣宗朱祁镇的太孙,是明宪宗朱见深的孙子。
这位皇帝被称作明朝历史上最会玩的一位皇帝,后人对其的评价甚至有:“除了不会做皇帝,其他的技能都会”这样的一位君王。
朱厚照因为本身出生年月正好赶上农历属性对应的是猪的那一年,再加上自己老朱家这个姓氏的原因,一次朱厚照出宫游玩,沿途的官员不敢怠慢半分。
走到一个都放得时候,前线刚败仗的消息传到了他的耳中,让朱厚照的心中正怒火难耐之时,看到满桌的菜肴中,正好有一道猪肉加工的美食。
这让正愁没有出气口的朱厚照,马上找到了出气口,他借机发挥,朝众人大发雷霆,因此当时就下了一个禁令,就是著名的“禁猪令”。这道命令的原文被收录与《万历野获录》当中。
这道命令原文的大意说的是:养猪本来是一件正常的事,但是因为与我的姓同音,同时与我的属相相同,吃猪肉可能会生疮,所以从此以后,除了牛羊以外,百姓家中不容允许养猪,也不允许买卖宰杀,若是不听话,就将你们全家发配到边疆充军去。
这可苦了已经习惯食用猪肉的百姓、官员们,使得整个国家的人民们叫苦连天,就连朱厚照本人,也已经习惯吃猪肉,让他天天吃牛羊肉,他也是很不习惯。
同时因为不能养猪,古代祭祀需要祭献猪肉、羊肉、牛肉,这三者放在一起被称作太牢,每次祭祀都不能缺少。
由于明武宗朱厚照的禁猪令使得祭祀的猪肉都只能空缺着。后人有人拿这个禁猪令开玩笑来说朱厚照短命的事,说:因为他的禁猪令,让老朱家的列祖列宗在地府饿着了,饿急眼了,就早早的把朱厚照这个小子叫去问问怎么回事去了。
上一篇:全球观天下!李世民年纪轻轻就已经取得诸多战功?与他的早年经历有关
下一篇:最后一页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坚持“两创”书写史诗·新征程新辉煌”原标题:让音乐成为城市名片核心阅读在发掘城市地域资源、赓续历史文脉的过程中,人们以音乐为媒了解
2023-02-24 14:49
原标题: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电视剧节目交易会开幕中新网深圳2月24日电(记者朱族英)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电视剧节目交易会(简称“深交
2023-02-24 14:32
原标题:《寻声而来》探寻泉州戏曲之声感受坚守与传承的力量由新华网、中国移动咪咕出品,中国移动独家冠名,新华社声在中国、海西传媒集团联
2023-02-24 13:37
原标题:对话王子文丨走出曲筱绡,走进叶文洁中新网北京2月24日电(记者任思雨)立春那天,《三体》提前开通点映,很久不熬夜的王子文一口气看
2023-02-24 13:48
原标题:周奇:生活没有大起大落只有点点滴滴由李小冉、李乃文、周依然、周奇等主演的温情年代大戏《我们的日子》正在央视一套、爱奇艺同步热
2023-02-24 13:42
原标题:晋作木雕:木里有千秋2月23日,手艺人在展览现场展示晋作木雕技艺。当日,“木里千秋·雕绘春景——晋作木雕作品展”在山西省太原市文
2023-02-24 13:44
“艺海观澜”原标题:展现中国动画旺盛的生命力从传播效果来看,观众的肯定证明了将动画天然具有的写意特色与中华美学注重意境营造的传统相结
2023-02-24 13:53
原标题:《显微镜下的大明》:历史有细节观看有门槛根据马伯庸同名小说改编的古装传奇剧《显微镜下的大明》最近开播,该剧聚焦于明代民间的人
2023-02-24 11:55
原标题:艺考多一点文化课要求没坏处近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考生高考须达一本线”的话题冲上热搜。虽然该校澄清此说法系误读,但透过这则
2023-02-24 10:37
“深观察”原标题:精品迭出走向海外(引题)网络电影精耕细作结硕果(主题)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苗春 业内通常这样定义网络电影:时长超过60
2023-02-24 10:55
原标题:两部漫威大片口碑票房遇冷(引题)老套剧情难令观众满意(主题)春节档过后,几部国产片的观众满意度创下历史最高分,全国院线电影总
2023-02-24 09:47
原标题:助力电影制作,拓展想象空间——(引题)科幻电影背后的“中国制造”(主题)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赵昊 春节期间,电影《流浪地球2》带
2023-02-24 09:46
原标题:体育电影依旧非燃不可?如果说近期上映的《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属于血脉正统的体育电影,那么一举囊括日本电影旬报奖最佳影片、最佳
2023-02-24 09:48
原标题:《前任4:英年早婚》杀青 韩庚郑恺于文文回归羊城晚报记者李丽2月22日,爱情喜剧电影《前任4:英年早婚》正式杀青。影片由“前任”系
2023-02-24 08:53
原标题:《狂飙》被认为是2023年开年“爆款剧”(引题)剧集已收官热度仍“狂飙”(主题)文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斯其格京海的天,很蓝。热度
2023-02-24 08:56
全球连线原标题:河北四台新石器时代遗址入选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2月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承办的“中国社
2023-02-24 08:47
原标题:战国对头双鸟首青铜剑吉林首展罕见融合中原特点中新网吉林2月23日电(记者石洪宇)吉林市博物馆23日对外展出32件馆藏文物。其中,在当
2023-02-24 08:56
原标题:年轻观众在“年代感”里体味“新鲜感”“引题”现实题材剧吹起“怀旧风”(主题)百年老厂红砖瓦房,老式彩电木质衣柜,富有年代感的
2023-02-24 08:36
原标题:《深海》入围柏林电影节(引题)外媒赞“超乎想象”(主题)羊城晚报记者李丽第73届柏林电影节近日开幕,动画电影《深海》入围新生代
2023-02-23 22:48
原标题:《听说你喜欢我》为何能“黑马突围”?不只是因为“太甜了”!新民晚报记者孙佳音由耀客文化、火花传媒出品,杨阳执导,张萌、李黎明
2023-02-23 15:34
原标题:亿年前的一块泥烧出千年民窑“黑珍珠”陕西日报记者李静茹文 图近年来,澄城县致力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尧头窑文化旅游生态园区
2023-02-23 15:57
原标题:首轮播出已结束,话题继续“飙”(引题)《狂飙》片头侵权了吗?(主题)羊城晚报记者龚卫锋经历了首轮热播狂潮后,电视剧《狂飙》正
2023-02-23 15:43
原标题:图片新闻近日,朝阳区首个由政府提供场地支持,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运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北京市朝阳香文化传习
2023-02-23 14:56
原标题:梁启超数字图书馆上午开通(主题)普及版主要面向青少年(副题)北京晚报讯(记者牛伟坤)今天是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纪念日。上午,“前
2023-02-23 14:34
原标题:90后创新传承景泰蓝北京晚报记者张骜文武亦彬摄出了磁器口地铁站,不到200米就是曹雪芹故居纪念馆。90后北京大妞赵萌每天早上不到九点
2023-02-23 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