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代长枪枪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资料图片)
陷阵之志,有死无生,一点寒芒先到,随后枪出如龙。即使敌众我寡,末将亦能万军丛中取敌将首级!
想必玩过英雄联盟的小伙伴,对这句话都不陌生,尤其是中间的那句“一点寒芒先到,随后枪出如龙”更是人尽皆知。
这句是赵信的经典台词,喜欢玩这个英雄的小伙伴,也竭尽所能想要体验枪出如龙的快感,毕竟赵信的历史原型可是三国时期排名前三的战将赵云。
赵云在历史上武将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不仅因为他的武艺高强,更是由于他的儒雅,是为数不多德才兼备的儒将。
说起赵云,就不得不说他的武器,毕竟在古代冷兵器时期,武将所持有的武器至关重要,如果武器趁手,战斗力也会提高不少,相反,一旦丢失了兵器,那么只能引颈就戮。
赵云的武器有一把青釭剑,它与倚天剑并称为绝世双剑,当时这两把剑都在曹操手里,为了褒奖夏侯恩便将青釭剑送给了他,长坂坡一战后,被赵云抢了去。
不过这把剑虽然是好剑,但对于喜欢马上征战的赵云来说并不是太趁手,他最喜欢用的兵器是长枪。
他最初的长枪名叫梨花枪,后来又得到了一杆望月枪,投靠刘备之后又得到了龙胆亮银枪,这杆枪被誉为古代十大名枪之一,可以说赵云正是靠着这杆枪,奠定了他在三国武将中的绝高地位。
那么赵云的这把长枪,究竟有什么厉害之处,古代将军所喜欢用的“枪”又是用什么材质做成的?
古代的长枪是由两部分组成,枪头和枪杆,很多人认为这两部分都是用铁打造的,其实枪杆并不是铁棍,材质非常稀有,寻常人根本用不起。
枪头讲究锋利
中国历史传承数千年,而武器也在不断地演化之中,比如说在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候的武器材质多为青铜,在今天的博物馆中,我们还能看到那时期的青铜武器。
不过青铜这种材质虽然不较重,但比较“钝”,当时的士兵也总是习惯在长棍子前端固定一个青铜的钩或者镰,以此来增加攻击力,不过这种武器造成的伤害多为钝器打击,而非利器贯穿。
随着历史的发展,铁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武器的材质也开始转变为以铁器为主,因为相比较青铜,铁更加锋利。
而古代长枪便是由利刃加棍棒组成的长柄刺击兵器,外形与长矛相似,枪杆长于枪头,这样的武器推广开来之后,便以伤害高而被将军们所喜爱,被誉为四大名器之首,也被称为百兵之王。
而要想发挥出极强的攻击力,就要求枪头必然要锋利而尖锐,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直刺,也可以横向斩杀。
古代士兵和将军在行军打仗时,一般还会穿戴质地比较坚硬的盔甲,这种锋利的枪头甚至还能刺穿盔甲。
古代还有一种兵种名为骑兵,也就是骑马作战,他们就非常热衷长枪,毕竟战马奔跑时的速度非常快,配合这种长枪,便能将战马奔跑的力作用长枪之上,配合锋利的枪头,甚至能直接贯穿敌军的身体。
枪杆讲究轻便
枪头锋利是长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枪杆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长枪的枪杆也是由铁棍打造的,毕竟武器越重杀伤力越大。
但是要想将重兵器的杀伤力发挥出来,必须要有体力来作为支撑,如果重兵器击挥舞一下就要耗费九牛二虎之力,那么万一一击不中,而后续又没有体力来持续挥舞兵器,结果也只有被杀的份。
所以重兵器需要天生神力的人来使用,一般人是根本无法发挥出重兵器的优势,毕竟项羽那般的人物,在历史上少之又少。
古代将军如果在骑马的时候,拿着一个非常重的长枪,战马能不能吃得消先不说,将军自己在马上挥舞长枪时能不能保持平衡都难说,而一旦在马上失去平衡,下场只有坠马,进而丢了小命。
此外,将军打仗时要握紧枪杆挥舞和打击,如果枪杆是铁质的话,在冬天都非常不适用了,因为铁在冬天会非常凉,如果士兵握住这样的兵器,估计手上的皮都要被粘掉一层。
这种情况也非常好理解,就好比我们在夏天吃冰棍,如果立即去吃,说不准还能黏住嘴皮,但在冰天雪地里冻过的铁器,其凉度可比冰棍厉害多了。
所以铁棒根本不适合用来当作长枪的枪杆,为了将长枪的威力彻底发挥出来,这就意味着枪杆轻便,在冬天也能正常使用最好,而木棍则成为了枪杆的首要选择。
枪杆的材质
用木头来做枪杆是非常理想的,一来木材质地较软比较容易打磨雕刻,二来取材也比较容易,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木材都适合做枪杆。
比如说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桐树,就非常不适合做枪杆,这种木材虽然比较轻,但质地较软,本身很容易断裂,如果用这种材质,或许连敌人还没有碰到,长枪就断了。
再者说,长枪不只是用来进击,关键时刻还得能格挡敌人的必杀攻势,而要起到格挡,就必须用枪杆,如果质地较脆,根本无法完成格挡的动作。
于是乎,人们便开始寻找在重量上比较轻,但是却非常有韧度的木材,不过这种木材自然不是取自寻常百姓家的树木。
可以肯定的是,地位越高的将军,枪杆的材质就越稀少,而在韧度上也会更强,而在价值上也就越昂贵。
而人们在长时间的试验中,最终选定了中华石楠来制作枪杆,这种木材俗称牛筋木,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后,这种木材的韧度真的会如牛筋一般,既轻便又有韧度。
但是这种木材的价值非常高,根本不是寻常人能用得起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古代位高权重的将军们,能用到这种牛筋木作为枪杆的长枪。
此外,还有一种名为白蜡树的木材,也是用来制作枪杆的好材质,这种白蜡杆在轻便和韧度上,与牛筋木不相上下,也颇受广大将军们喜爱。
后来随着武器工艺的不断精进,长枪的制作工艺也在不断提高,甚至还出现了令人闻风丧胆的破甲枪,这种破甲枪不仅能轻易刺穿盔甲,甚至还能刺穿盾牌,其威力自然不容小觑。
不过要想发挥出长枪的真正威力,可不是一时半会便能做到的,毕竟长枪非常难掌握,素有“月棍,年刀,久练枪”之说,所以耍长枪虽帅,但没有两把刷子是断然耍不起来的……
参考资料:《中国冷兵器史》等。
上一篇:孙策年纪轻轻,他是如何统一东吴呢?_当前资讯
下一篇:最后一页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黄渤王一博演绎街舞情(引题)电影《热烈》官宣定档暑期(主题)文 北京青年报记者肖扬20日,电影《热烈》官宣定档暑期并发布“滚烫青
2023-02-21 11:33
原标题:《美术里的中国》第三季邀您共赏笔底云烟铸就的爱国精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第三季第四集,邀您欣赏画家吴湖
2023-02-21 11:45
原标题:回顾关于艺术的冒险之旅(引题)李冰冰发文告别“会画少年”(主题)文 北京青年报记者王磊20日,李冰冰发长文告别湖南卫视综艺《会画
2023-02-21 11:40
原标题:“国家图书馆西夏文献保护修复成果展”展出光明日报记者陈雪光明日报讯(记者陈雪)2月17日,“国家图书馆西夏文献保护修复成果展”开
2023-02-21 09:47
原标题:石齐:彩墨交融艺无止境《大师列传》第二季第六集即将播出彩墨交融真亦幻,艺无止境勇探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大师列传
2023-02-21 09:33
原标题:酒店预订格外紧俏三天举行六场预展现场观展热闹非凡(引题)文物艺术品拍卖活力重现(主题)北京日报讯(记者王广燕)酒店预订爆满,预
2023-02-21 08:46
原标题:二月二“龙抬头”,这个“龙”从何而来?中新网北京2月21日电(记者上官云)“二月二,龙抬头,风调雨顺好年头。”热热闹闹的元宵节过后
2023-02-21 08:52
原标题:歌剧《山海情》二度回归重温时代洪流中小人物的奋斗史中新网北京2月20日电(记者高凯)歌剧《山海情》即将在国家大剧院开启第二轮热演,
2023-02-21 08:49
原标题:仅有“糖”分的单一套路难出惊喜之作(引题)仙侠古偶剧需要更高维度的打开方式(主题)文汇报记者卫中仙侠古偶剧《重紫》开播数日,
2023-02-21 08:45
原标题:非遗传承人章志峰:(引题)“茶百戏”活了(主题)中国文化报记者王彬每逢农历正月,福建武夷山的茶百戏研究院就会变得愈加繁忙。今
2023-02-21 08:46
原标题:广东公布汕头金平区等5个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中新网广州2月20日电(记者程景伟)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20日公布的信息显示,汕头金平区、韶
2023-02-21 07:51
原标题:多彩活动迎接“二月二”2月20日,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迎晖幼儿园的孩子们在“二月二龙抬头”活动中表演舞龙。2月21日将迎来“二月二,
2023-02-21 07:39
原标题:《蚁人与黄蜂女》票房破亿羊城晚报记者吕航2月19日,漫威超级英雄电影《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简称《蚁人与黄蜂女》)正在热映,
2023-02-21 05:36
原标题:21日晚十点前后迎来“二月二,龙抬头”新华社南京2月19日电(记者王珏玢、邱冰清)21日迎来“二月二,龙抬头”。天文科普专家介绍,今
2023-02-21 05:51
原标题:五天四夜的寻音之旅,《听见我的旅行》交出音乐答卷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陈俊宇三位音乐人,五天四夜的跋涉与探寻,未听过的声音带来
2023-02-20 16:55
原标题:纪录片《马斯克秀》上线:从创业到成功,马斯克都经历了什么?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陈俊宇埃隆·马斯克,如何成为身价2500亿美元、人
2023-02-20 16:55
原标题:北京冬奥会官方电影《北京2022》发布首支预告片中新网北京2月20日电(记者陈杭)2022年2月20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在“鸟巢”圆满落幕
2023-02-20 16:33
原标题:刘令飞白举纲领衔《人间失格》羊城晚报记者艾修煜2月23日-26日,由中美英日四国顶尖艺术家匠心创制、全明星卡司阵容主演的中文原创音
2023-02-20 16:34
原标题:《别把孩子带“歪”了》新书发布,聚焦培养健康孩子、创建幸福家庭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陶稳2月19日,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在北京图书大
2023-02-20 15:48
原标题:《乱我心者》首演场融合音乐+戏剧(引题) 戏剧,不只是到剧场看个故事(主题)北京日报记者王润从车水马龙的东单大街走进剧院,观看
2023-02-20 14:47
原标题:《诗经》中“兔”的文学书写作为十二生肖之一的“兔”很早就进入了周人的歌咏中。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共305首,其中含有大量动
2023-02-20 14:50
原标题:重要发现!北京石景山文物“万古流芳碑”重见天日石景山区历史文化荟萃,自然山水灵秀天成,全域处于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范围,是京西文
2023-02-20 14:40
原标题:容纳5000吨量级游轮停靠,武汉游轮母港启航在即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张翀通讯员王佩正2月16日,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武汉港核心区趸船码
2023-02-20 14:33
原标题: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启动人民日报海外版电(记者郑海鸥、强郁文)2月12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湖北省人民政
2023-02-20 13:37
原标题:一对老夫妻半个世纪的珍藏——(主题)8600余枚火花入藏首博(副题)北京日报讯(记者李祺瑶)首都博物馆正在对馆内展陈进行提升改造
2023-02-20 13:45